近年來隨著國內居民消費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油脂、蛋白消費量迅速增長,大豆進口量也在急劇增多,我國也從大豆出口大國演變成凈進口國,去年我國大豆進口量已達到3700多萬噸,約為國內大豆產量的2.5倍。隨著進口大豆的增多,1986年制定的大豆國家標準已不能滿足當前產業(yè)發(fā)展的需求。按照國家標準進行定期復審修訂的原則,國家糧食局組織省級糧食局和農業(yè)相關部門、科研院所、大學及大型糧食企業(yè)對該標準進行了修訂。
新修訂的《大豆》國家標準將于今年9月1日實施,自實施之日起代替GB 1352-1986《大豆》。據(jù)介紹,新《大豆》標準為強制性國家標準,修訂后的標準與世界發(fā)達國家的標準處于一個標準水平,有利于促進大豆市場流通,滿足社會需要,維護全國糧食總量供給平衡,確保糧食安全。
新《大豆》標準與原標準的差異
在新的《大豆》國家標準里,對原標準的適用范圍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標準適用范圍為“適用于收購、儲存、運輸、加工和銷售的商品大豆”;首次增加了高油大豆和高蛋白大豆的定義,不再區(qū)分東北黃大豆和一般黃大豆,統(tǒng)一命名為黃大豆,并取消了飼料豆的分類:另外,新標準采取完整粒率確定等級質量標準,按照原標準定等指標與完整粒率及不完善粒率的折換關系,規(guī)定完整粒率低于75%的為等外級,增加損傷粒率標準,同時兼顧南北方各省大豆的生產、流通,水份標準統(tǒng)一定為13%;在高油大豆和高蛋白大豆的質量要求方面,分別要求含油率在20%以上、蛋白含量在40%以上并達到新國標二等的大豆。
其他方面,新國標明確了檢驗的一般規(guī)則、檢驗批和判定規(guī)則:配合食品安全法的實施,增加了標簽標識,需在包裝物上或隨行文件中注明產品的名稱、類別、等級、產地、收獲年度和月份等要求,實行質量追溯;增加了標準的附錄A,在其中規(guī)定了完整粒、損傷粒、熱損傷粒的檢驗方法。
新《大豆》標準具體內容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大豆的相關術語和定義、分類、質量要求和衛(wèi)生要求、檢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簽標識以及包裝、儲存和原屬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收購、儲存、運輸、加工和銷售的商品大豆。
本標準不適用于本標準分類規(guī)定以外的特殊品種大豆。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
GB 2715糧食衛(wèi)生標準
GB/T 5490糧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檢驗一般規(guī)則
GB 5491糧食、油料檢驗扦樣、分樣法
GB/T 5492糧食檢驗糧食、油料的色澤、氣味、
口味鑒定
GB/T 5493糧食檢驗類型及互混檢驗
GB/T 5494糧食檢驗糧食、油料的雜志、不完善
粒檢驗
GB/T 5497糧食、油料檢驗水分測定法
GB/T 5511鼓舞和豆類氮含量測定和粗蛋白質含
量計算凱氏法
GB 7718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GB 13078飼料衛(wèi)生標準
GB 19641植物油料衛(wèi)生標準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準。
3.1完整粒perfect kernel
資料完好正常的顆粒。
3.2未熟粒immature kernel
籽粒不飽滿,癟縮達粒面二分之一及以上或子葉青色部分達二分之一及以上(青仁大豆除外)的,與正常粒顯著不同的顆粒。
3.3損傷粒damaged kernel
受到嚴重摩擦損傷、凍傷、細菌損傷、霉菌損傷、生芽、熱損傷或其他原因損傷的大豆顆粒。
3.3.1蟲蛀粒insect-bored kernel
被蟲蛀蝕,傷及子葉的顆粒。
3.3.2病斑粒spored kernel
粒面帶有病斑,傷及子葉的顆粒。
3.3.3生芽、漲大粒sprouted kernel
芽或幼根突破種皮或吸濕漲大未復原的顆粒。
3.3.4生霉粒moulded kernel
粒面生霉的顆粒。
3.3.5凍傷粒frost-damaged kernel
因受冰凍傷害籽粒透明或子葉僵硬呈暗綠色的顆粒。
3.3.6熱損傷粒heat-damaged kernel
因受熱而引起子葉變色和損傷的顆粒。
3.4破碎粒broken kernel
子葉破碎達本顆粒體積四分之一及以上的顆粒。
3.5雜質impurities
通過規(guī)定篩層和經篩理后仍殘留在樣品中的非大豆類物質,包括以下幾種:
3.5.1篩下物passed sieve material
通過直徑3.0mm圓孔篩的物質。
3.5.2無機雜質inorganic impurity
泥土、砂石、磚瓦塊及其他無機物質。
3.5.3有機雜質organic impurity
無使用價值的大豆粒、異種類糧粒及其他有機物質。
3.6色澤、氣味color,odor
一批大豆固有的綜合色澤和氣味。
3.7完整粒率percent ofperfect kernels
完整粒占試樣的質量分數(shù)。
3.8損傷粒率percent ofdamaged kernels
損傷粒占試樣的質量分數(shù)。
3.9熱損傷粒率percent ofheat-damaged kernel
熱損傷粒占試樣的質量分數(shù)。
3.10高油大豆high-oil soybean
粗脂肪含量不低于20.0%的大豆。
3.11高蛋白質大豆high-protein soybeoxl
粗蛋白質含量不低于40.0%的大豆。
4分類
根據(jù)大豆的皮色分為:
4.1黃大豆:種皮為黃色、淡黃色,臍為黃褐、淡褐或深褐色的籽粒不低于95%的大豆。
4.2青大豆:種皮為綠色的籽粒不低于95%的大豆,按其子葉的顏色分為青皮青仁大豆和青皮黃仁大豆兩種。
4.3黑大豆:種皮為黑色的籽粒不低于95%的大豆,按其子葉的顏色分為黑皮青仁大豆和黑皮黃仁大豆兩種。
4.4其他大豆:種皮為褐色、棕色、赤色等單一顏色的大豆及雙色大豆(種皮為兩種顏色,其中一種為棕色或黑色,并且其覆蓋粒面二分之一以上)等。
4.5混合大豆:不符合4.1至4.4規(guī)定的大豆。
5質量要求和衛(wèi)生標準
5.1質量要求
5.1.1大豆質量指標應符合表1規(guī)定。
5.1.2高油大豆質量指標應符合表2規(guī)定。
5.1.3高蛋白質大豆質量指標應符合表3規(guī)定。
5.2衛(wèi)生標準
5.2.1食用大豆按GB 2715、GB 19641及國家有關
規(guī)定執(zhí)行。
5.2.2飼料用大豆按GB 13078及國家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5.2.3其他用途大豆按國家有關標準和規(guī)定執(zhí)行。
5.2.4植物檢疫按國家有關標準和規(guī)定執(zhí)行。
6檢驗方法
6.1扦樣、分樣:按GB 5491的要求執(zhí)行。
6.2完整粒率:按附錄A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
6.3損傷粒率:按附錄A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
6.4熱損傷粒率:按附錄A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
6.5雜質、不完善粒:按GB/T 5494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
6.6水分:按GB/T 5497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
6.7異色粒:按GB/T 5493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
6.8色澤、氣味:按GBfF 5492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
6.9粗蛋白質含量:按GB/T 5511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
6.10粗脂肪含量:按GBfr 5512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
7檢驗規(guī)則
7.1檢驗的一般規(guī)則按GB/T 5490執(zhí)行。
7.2檢驗批為同種類、同產地、同收獲年度、同運輸單元、同儲存單元的大豆。
7.3大豆按完整粒率定等,3等為中等。完整粒率低于最低等級規(guī)定的,不應作為等外級。其他指標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7.4高油大豆按粗脂肪含量定等,2等為中等。粗脂肪含量低于最低等級規(guī)定的,不應作為高油大豆。其他指標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7.5高蛋白質大豆按粗蛋白質含量定等,2等為中等。粗蛋白質含量低于最低等級規(guī)定的,不應作為高蛋白質大豆。其他指標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8標簽標識
除應符合GB 7718的規(guī)定外,還應符合以下條款:
8.1凡標識“大豆”的產品均為符合本標準。
8.2應在包裝物上或隨行文件中注明產品的名稱、類別、等級、產地、收獲年度和月份。
8.3轉基因大豆應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標識。
9包裝、儲存和運輸
9.1包裝
包裝應使用渡河衛(wèi)生要求的包裝材料或容器,同時應清潔、牢固、無破損,縫口嚴密、結實,不應撒漏。不應帶來污染和異常氣味。
9.2儲存
應儲存在清潔、干燥、防雨、防潮、防蟲、防鼠、無異味的倉庫內,不應與有毒有害物質或水分較高的物質混存。
9.3運輸
應使用符合衛(wèi)生要求的運輸工具和容器運送,運輸過程中應注意防止雨淋和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