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其勇
摘 要:中繼技術能夠?qū)υ谢具M行覆蓋增強,同時OFDMA技術是下一代移動通信的主要多址方式,因而研究設計OFDMA技術約束下的中繼方案,具有非?,F(xiàn)實的意義。以LTE物理層幀結構為基礎,針對OFDMA調(diào)制系統(tǒng)的中繼實現(xiàn)方式進行了深入分析,結合OFDMA系統(tǒng)靈活的時頻資源分配特點,提出針對OFDMA的多跳/單跳資源分配方法,最后,還提出一種針對FDD模式的OFDMA中繼實現(xiàn)方案,對認為中繼只能用于TDD系統(tǒng)的傳統(tǒng)觀念進行了前沿性的拓展。
關鍵詞:LTE;OFDMA;中繼;FDD
中圖分類號:TN914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373X(2009)03-029-04
Application Design of Relay in OFDMA System
ZHAO Qiyong
(Xidian University,Xi′an,710071,China)
Abstract:Relay can enhance coverage of original base station,also OFDMA is the main multi-access technique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system,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search relay of OFDMA system.Based on LTE physical layer technique,the relay realization scheme of OFDMA is analyzed deeply,a scheme of resource distribution between single and multi-hops is brought.In the end,a relay realization scheme of FDD OFDMA system is brought forward,and this is a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for the traditional TDD relay scheme.
Keywords:LTE;OFDMA;relay;FDD
0 引 言
NGMN(下一代移動網(wǎng)絡組織)首先把引入(Wireless Board Bandwidth,WBB)作為重要目標,無線接入點AP是達到這一目標的關鍵性產(chǎn)品,AP很好地實現(xiàn)了移動寬帶數(shù)據(jù)解決方案TCO最優(yōu)化。
NGMN網(wǎng)絡中,3GPP空口長期演進LTE項目是最為重要的無線接入技術,主要目標是提供高速率、低時延和分組(IP)化的無線接入網(wǎng)絡。自然的,基于LTE的AP將是NGMN部署中解決無線寬帶接入最為主要的基站形態(tài)。LTE空口物理層關鍵技術中,支持FDD/TDD兩種雙工模式,支持OFDMA方式進行資源分配和用戶區(qū)分。
中繼技術能夠?qū)υ谢咎貏e是AP型基站進行覆蓋增強,并有效提升區(qū)域特別是小區(qū)邊緣的吞吐量,因而研究設計LTE/OFDMA技術約束下的中繼方案,具有非?,F(xiàn)實的意義。
該文首先對LTE物理層幀結構進行簡要介紹,然后給出OFDMA系統(tǒng)中繼引入后空口資源分配方法;最后,提出一種針對FDD模式的OFDMA中繼實現(xiàn)方案,對認為中繼只能用于TDD系統(tǒng)的傳統(tǒng)觀念進行了前沿性的拓展。
1 LTE幀結構
OFDMA作為未來數(shù)年最重要和最有希望的接入方案,允許把一個寬頻率帶寬分裂成小的片斷來服務于不同的終端。目前,LTE/UMB以及WiMAX等體制都將OFDMA作為空口物理層基本調(diào)制技術。
圖1為LTE的基本幀結構,適用于FDD和TDD兩種模式。基本幀長10 ms,一共分為20個0.5 ms子幀,兩個子幀組成一個1 ms TTI。FDD模式下,20個子幀分別同時用于上行和下行;TDD模式下,上下行比例可以配置(#0/5子幀用于下行)。
圖1 LTE基本幀結構
在基本幀結構下,當采用短CP模式時,下行/上行每個子幀7個OFDM/SC-FDMA符號;當為了克服更大多徑延時而采用長CP模式時,下行/上行每個子幀支持6個OFDM/SC-FDMA符號。
圖2 LTE中下行OFDMA資源分配圖
圖3 LTE中上行SC-FDMA資源分配圖
在LTE的空口資源表示中,NDLBW表示下行帶寬配置,用下行子載波數(shù)表示;NULBW表示上行帶寬配置,用上行虛擬子載波數(shù)表示;NDLsymb表示下行一個時隙(子幀)中的OFDM符號數(shù);NULsymb表示上行一個時隙中SC-OFDM符號數(shù);NRBBW表示頻域資源塊數(shù)(以12個子載波為基本單位)。
圖4是LTE中基于OFDMA的下行資源柵格示意圖,基于用戶調(diào)度的資源塊定義為:時間域連續(xù)的OFDM符號數(shù)和頻率域連續(xù)子載波塊的乘積NDLsymb×NRBBW。在上行資源調(diào)度中,資源塊定義為一個子幀和參數(shù)NTX和k0。這兩個參數(shù)決定了傳輸帶寬和頻率跳頻模式。NTX也以12個虛擬子載波為單位。
圖4 下行資源柵格
可見,LTE可以在時域和頻域分別對用戶進行區(qū)分。因此,下面基于OFDMA的中繼技術設計可以直接應用在LTE中。
2 基于OFDMA的中繼方案
2.1 基于OFDMA的多跳/單跳資源分配方法
從單跳和多跳連接的不同出發(fā),OFDMA技術可被用于將可用頻帶分裂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于單跳通信,另一部分用于多跳通信??梢灶A見,鄰近子載波分別被分配給多跳和單跳話務量,產(chǎn)生了兩個鄰近子頻段,一個用于多跳,一個用于單跳。這意味著,目標系統(tǒng)的空口使用一個完整的頻段,比如100 MHz,分裂這整個頻段為兩部分。作為例子,圖5給出了基于OFDMA的空口中Nc個子載波的分配模式,MH區(qū)域表示該部分子載波用于多跳通信,SH區(qū)域表示該部分子載波用于單跳通信。
圖5 基于OFDMA的多跳系統(tǒng)中動態(tài)分配子
載波用于多跳(MH)和單跳(SH)通信
通過利用OFDMA的特性,兩個子頻段以一種靈活的方式進行動態(tài)分割。OFDMA允許分配不同的子載波給不同的用戶,來形成不同的連接。這里建議根據(jù)需要將子載波分配成兩個子波段,例如,高位頻段的子載波被分配給多跳子頻段,同時余下的子載波被用于單跳。分配給單跳和多跳的子載波數(shù)量能夠根據(jù)需求動態(tài)調(diào)整。
依賴于單跳和多跳話務量對頻率資源的需求,子頻段分割會改變,比如,如果在一個多跳固定中繼站區(qū)域的終端間有較重的本地話務量,而只有很少的一點帶寬需求用于和因特網(wǎng)之間傳輸數(shù)據(jù),這樣,多跳子頻段將會減少到非常少的子載波數(shù)量。然而,如果多跳需要更多的帶寬,一些用于單跳的載波將被分配給多跳頻段。舉例而言,如果每個移動節(jié)點都和因特網(wǎng)有一個連接,多跳子頻段將會增加以支持通過固定中繼網(wǎng)絡中繼的大話務需求。
在AP/中繼站和移動節(jié)點之間,以及AP和中繼站之間,一般通過TDD的方式來實現(xiàn)上行/下行的分割。然而,F(xiàn)DD在單跳鏈路上也可以通過這個概念來實行,同時一種混合的FDD方法可被用于多跳連接。相對而言,F(xiàn)DD的多跳實現(xiàn)相比TDD的多跳實現(xiàn)要復雜,特別是硬件方案。本節(jié)主要以TDD為例來進行論述。
圖6中,通過基于兩個固定中繼站的部署,對子載波被動態(tài)分配給多跳和單跳的話務量的概念進行模擬。
圖6 基于OFDMA的多跳拓撲部署概念
在這個場景中,最多支持三跳。最初的兩跳通過AP和兩個固定中繼站之間多跳子頻段來實現(xiàn),在中繼站2和MN3(移動節(jié)點3)之間的第三跳通過單跳頻段3(SH3)來實現(xiàn)。在圖6中,在該種拓撲下,不同的帶寬分配被標示出來。MH1頻段用于AP和FMHN1(SH Communication and MH Communication over Fixed Relay Stations,這里指固定中繼站)之間的雙向多跳話務量,和SH1區(qū)域的單跳話務量共享子載波,SH1區(qū)域的移動節(jié)點直接被AP服務。MH2區(qū)域和SH2區(qū)域的多跳和單跳話務量,同樣通過動態(tài)的方式共享子載波。在SH3區(qū)域中話務量將獨占所有子載波,因為已經(jīng)沒有更多的多跳連接存在。
2.2 在MS-OFDMA中的子頻段帶寬設計
由于從AP到移動節(jié)點的下行話務量被分布給單跳區(qū)域,而從移動節(jié)點到AP的上行話務量被匯聚,這導致針對多跳連接,朝向AP和因特網(wǎng)方向的帶寬需求逐步增長。這通過分配給AP附近MH鏈路更高數(shù)量子載波來考慮這個需求,比如圖6中的MH1鏈路。然而,其他不同子載波分配方式也是可能的,比如當很重的本地話務量或單跳區(qū)域間通過中繼站而不是AP傳送大話務量時,MH1將比MH2分配更少的子載波。
由于我們期望MH鏈路上的話務通過高增益天線在LOS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因此相同帶寬條件下,單位頻譜數(shù)據(jù)速率比AP/FMHN和MN之間的最后一跳鏈路要高很多;因而,如果假設所有的話務量都來自/去往AP和因特網(wǎng),分配給多跳鏈路的載波數(shù)量能夠比單跳鏈路上需要的少。此外,被最后一個中繼服務的移動節(jié)點,比如MN3,會經(jīng)歷最高數(shù)量的跳數(shù)才能到達因特網(wǎng)。針對這些移動節(jié)點的最大分配帶寬,例如SH3區(qū)域,部分彌補了這種不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所經(jīng)歷的不同鏈路的時延。
另一方面,需要對小區(qū)尺寸進行合適的選擇。相比FMHN服務的小區(qū)而言,最后的小區(qū)(SH3區(qū)域)將變成最大的小區(qū)(覆蓋更多的移動節(jié)點)。這種小區(qū)規(guī)劃能確保在整個部署區(qū)域內(nèi)每個用戶都有一個恒定的數(shù)據(jù)速率,這是在未來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部署方案的一個研究目標。
由此可見,借助新穎的方案,在端到端連接上的靈活資源分配變得可能?;贠FDMA的多跳方案引入了一種多跳話務量和單跳話務量的邏輯分割方法,這將通過在公共物理層和共享公共頻段基礎上的不同協(xié)議來為之服務。多跳通信相比單跳通信,在協(xié)議設計上提出了不同的需求,能夠開發(fā)和部署有效協(xié)議來獨立針對不同的問題領域。同時,就如常規(guī)的解決方案一樣,對于分割頻率并沒有特別的需求,只需要一個頻段。同時,單跳和多跳頻段間不需要類似常規(guī)FDMA中的保護帶,因為OFDMA允許更近的分割,子載波在頻率域正交。
3 FDD中繼方案初步探討
目前,雖然中繼技術用于FDD模式時硬件實現(xiàn)比較復雜,成本相對較高,但是,F(xiàn)DD是迄今承載業(yè)務量最大的移動通信模式,且FDD模式所占用頻段也最多,所處頻段的覆蓋能力也最為優(yōu)越。因此對FDD模式和中繼技術的結合應用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對基于FDD的兩跳模式和基站收發(fā)信機邏輯架構進行初步探討。
FDD通信模式中,上行和下行通信頻段被物理分割,基站和終端間可以同時進行上下行通信,即可以同時接收和發(fā)射。上行占用頻段處于低位,用LB表示,中心頻率定義為fLB;下行占用頻段處于高位,用HB表示,中心頻率定義為fHB;兩個頻段間的雙工間隔達數(shù)十兆赫茲fDup。
為了節(jié)約成本,這里假設中繼站只有一套收發(fā)信機,即同時只能接收和發(fā)射一路信號。因為中繼站在功能上需要支持BR/RB/RM/MR(基站發(fā)中繼收/中繼發(fā)基站收/中繼發(fā)終端收/終端發(fā)中繼收)四種模式,因此需要通過時分的方式來對中繼站的收發(fā)信機資源進行調(diào)度,在時間域上分為BR/RB和RM/MR兩種收發(fā)狀態(tài)。
基于MS-OFDMA基本方法,分別將LB和HB頻段再分為SH和MH子頻段分別用于單跳和多跳通信。MH1/SH1是基站與中繼站以及和基站和終端分別直接通信的頻段劃分;由于中繼站采取時分的方式分別與基站和終端通信,即MH1不是一直占用發(fā)射的,在中繼站覆蓋區(qū)域和基站直接覆蓋區(qū)域保持良好隔離情況下,中繼站的單跳通信SH2可以利用全部頻段,否則采用和MH1相同頻段。這里假設SH2可以采用全部頻段,因為中繼站設立的初衷就是彌補基站的覆蓋空洞。上述頻率分配模式如圖7所示。
圖7 基于OFDMA的FDD系統(tǒng)支持兩跳時的頻率分配
這樣,得到這個兩跳系統(tǒng)的通信時隙表,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中繼站在不同時間分別充當了基站和終端角色。這就需要中繼的發(fā)射機以分時方式支持SH(HB)2和MH(LB)1兩個子頻段的發(fā)射,接收機以分時方式支持MH(HB)1和SH(LB)2兩個子頻段的接收。
表1 基于OFDMA的FDD系統(tǒng)支持兩跳時的時隙表
子時隙12
下行SH(HB)1(基站發(fā))
MH(HB)1(中繼收)SH(HB)2(中繼發(fā))
上行SH(LB1)(基站收)
MH(LB)1(中繼發(fā))SH(LB)2(中繼收)
中繼角色終端BR/RB基站RM/MR
這需要設計可變中心頻率的收發(fā)信機。圖8是一個基于零中頻架構的收發(fā)信機架構,通過兩個交換矩陣,支持收發(fā)信機可變中心頻率,支持雙工器濾波器收發(fā)模式改變。該架構中,在子時隙1時,fLB被交換到發(fā)射機鎖相環(huán),fHB被交換到接收機鎖相環(huán),同時射頻前端發(fā)射通道被交換到支持fLB的濾波器,接收通道被交換到支持fHB的濾波器。在子時隙2時,fHB被交換到發(fā)射機鎖相環(huán),fLB被交換到接收機鎖相環(huán),同時射頻前端發(fā)射通道被交換到支持fHB的濾波器,接收通道被交換到支持fLB的濾波器。然后以2為周期進行循環(huán)。
圖8 可變收發(fā)信機中心頻率的零中頻架構
4 結 語
基于OFDMA系統(tǒng),中繼空口可以采取更為靈活和動態(tài)的時頻資源分配模式,這將成為在OFDMA系統(tǒng)中中繼走向商用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基于FDD的中繼系統(tǒng),也必將成為這種商用過程中優(yōu)先考慮的方面。
參考文獻
[1]Schultz D,Pabst R,Irnich T.Multi-hop-based Radio Network Deployment for Efficient Broadband Radio Coverage.Proc.of WPMC,2003.
[2]NGMN White Paper 3.0,2006.
[3]Long Term Evolution (LTE) Physical Layer.General Description,ETSI,2007.
[4]3GPP TS 36.211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2007.
[5]3GPP TS 36.212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2007.
[6]Schultz D,Walke B,Pabst R,et al.Fixed and Planned Relay Based Radio Network Deployment Concepts.Proc. of 10th wireless world Research Forum,New York,2003.
[7]Berlemann L,Walke B,Mangold S.Behaviour Based Strategies in Radio Resource Sharing Games.Proc.of PIMRC 2004,Barcelona,2004.
[8]Berlemann L,Hiertz G R,Walke B,et al.Cooperation in Radio Resource Sharing Games of Adaptive Strategies.Proc.of VTC Fall 2004,Los Angeles,2004:26-29.
[9]Braden B,et al.RFC 2309-Recommendations on Queue Management and Congestion Avoidance in the Internet.http://www.faqs.org/rfcs/rfc2309.html.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