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躍忠 范學鳳
2008年11月,第8屆“榮譽·夢想”音樂風云榜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行,本屆盛典評審團大獎——華語樂壇“終身成就獎”得主,是中國鄉(xiāng)村民謠與校園民謠領(lǐng)域的領(lǐng)軍人物葉佳修。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引領(lǐng)校園民謠熱潮的葉佳修,30年來見證了整個華語樂壇民謠音樂的發(fā)展歷程,無數(shù)歌迷從《鄉(xiāng)間的小路》、《外婆的澎湖灣》、《爸爸的草鞋》、《思念總在分手后》等葉氏經(jīng)典作品開始接觸到民謠音樂,葉佳修也因此被譽為“最淳樸真誠的音樂詩人”。他制作唱片專輯二百余張,制作單曲數(shù)百首,其中《思念總在分手后》在全世界有一百多個版本。
2008年11月,葉佳修第一次站在北京的舞臺上,演唱了《鄉(xiāng)間小路》、《外婆的澎湖灣》、《我們擁有一個名字叫中國》等曲目,人們有幸目睹了葉佳修的風采。
一曲《流浪者的獨自》被后輩追隨者奉為經(jīng)典
1955年2月18日,葉佳修出生于臺灣花蓮,1974年考入臺灣東吳大學主修政治專業(yè),雖然系主任一再建議他學成之后到美國深造,但是葉佳修還是走上了與自己的專業(yè)“背道而馳”的音樂之路。
說到自己的選擇,葉佳修并不覺得是“改行”,作為政治系的學生,他一直秉持服務(wù)民眾的人生觀。從家鄉(xiāng)花蓮初到臺北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都市人的腳步太匆忙,好像沒有時間和心思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心靈的寧靜。于是他萌發(fā)了用歌曲創(chuàng)作來服務(wù)大眾的念頭,既然他們沒有時間到大自然中去,那么可以聽聽這樣的歌曲,滋潤一下日漸干涸的心靈。
葉佳修大一時創(chuàng)作了第一首歌曲《流浪者的獨白》,這首歌的來歷也很有趣,葉佳修說:“本來這是我為隔壁班的一位女生寫的一首詩?!闭劦竭M入樂壇創(chuàng)作的起源,葉佳修搬出了一個甚是耳熟的理由——因為喜歡隔壁班的女孩,“用彈吉他唱歌的方式追女孩在二十多年前的大學校園很時髦,我很早就開始寫新詩,一天早上我發(fā)現(xiàn)我寫的詩在??习l(fā)表了,而中午就看見??蝗釉诘厣希谖业脑娚嫌幸粋€大大的腳印。這讓我明白即便詩歌寫得再好,也只能靜靜等待別人發(fā)掘,應(yīng)該有一種特別的方式讓大家能強烈感受到作者想表達的東西。于是當天下午我就去報名參加了吉他社,此后我開始練習,終于用一個月的時間學會了彈吉他,并把我之前寫的詩譜上曲,我的第一首歌《流浪者的獨白》宣告誕生。這首歌在學校很快就傳播開來,而我喜歡的那個隔壁班的女孩也終于注意到我,很快就答應(yīng)和我進行一個小型約會。那個時候我既是足球隊隊長,又是吉他社未來的社長,在學校知名度很高,而此時那個女孩的師姐卻勸她不要和我交往,因為一旦成不了大家就都知道了,很難再和別人戀愛。此后4年,全校都知道我在追她,但就是追不到。”大學畢業(yè)的時候,女孩把葉佳修約了出來向他攤牌:“我們是學政治的,”她用了一個政治詞匯,說“你是‘公共財產(chǎn),所以不可能專屬于某一個人?!?/p>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并非音樂專業(yè)出身的葉佳修能取得成功,與其說有音樂天分,不如說是常年勤奮造就的。那時,學會彈吉他的葉佳修,一天要彈上七八個小時,手指都彈出水泡。對于一個校園歌曲的創(chuàng)作者,無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都離不開吉他,直到現(xiàn)在,五十多歲的葉佳修一天見不到吉他就難受,尤其是站在舞臺上,只有懷抱吉他,他才能充滿自信。
葉佳修慢慢發(fā)現(xiàn)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寫的文字或者是想表達的內(nèi)容,如果變成歌以后,就多了一個翅膀。簡單地說,它應(yīng)該是“有翅膀的說話”。那個時候臺灣并沒有創(chuàng)作歌曲這樣的演出,通常大家演唱的都是西洋歌曲,葉佳修有作品就希望有機會發(fā)表當然后來在學校經(jīng)常有出去表演的機會。在吉他社社長聯(lián)誼會那種大型的演出中,有一次葉佳修就鼓起勇氣說:“我寫過一首歌,我來演唱一下”。結(jié)果那天正好有一位節(jié)目主持人聽了并邀葉佳修到電臺錄音,葉佳修在三次邀請后終于到電臺錄了音,那就是他的第一首歌《流浪者的獨自》,他的處女作。
大學期間,葉佳修的文學和音樂才華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大學畢業(yè)時,他已出版了《葉佳修作詞、作曲、演唱專輯》,成為臺灣以個人命名、集詞曲唱于一身發(fā)行音樂專輯的“開山鼻祖”?!多l(xiāng)間的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踏著夕陽歸去》、《思念總在分手后》……葉佳修筆下的田園風光美得令人心神俱醉,恍如進入唐詩宋詞的意境。葉佳修說:“我追求的最高境界是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如果我的歌能給中國人的心靈帶來寧靜與美好,哪怕只有片刻,都是我最大的幸福和滿足?!?/p>
愿把30年來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與年輕人分享
人們有些奇怪的是,演藝事業(yè)如日中天的葉佳修,從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逐漸淡出幕前,雖然一直沒有離開音樂工作,但更多是給其他歌手當制作人,在唱片公司擔任音樂總監(jiān),他甚至身兼臺灣好幾家大唱片公司的副總之職。葉佳修說,他一直沒有離開心愛的音樂事業(yè),當年給費翔、陳淑樺制作的專輯,都是臺灣的冠軍作品。進入90年代,他還制作包裝了張清芳、黃安等歌手,都獲得了巨大成功。而90年代中后期,他致力于閩南語歌曲創(chuàng)作,取得的成就和影響在臺灣不遜于當年的國語校園民謠。
上個世紀90年代末,葉佳修又做出了人生中的一個重大選擇。他放下在臺灣身兼多家唱片公司總監(jiān)的高級職位,帶著兩個兒子移民加拿大,只為了讓孩子接受不一樣的教育。葉佳修說:“當時我的太太在深圳一家臺商大企業(yè)當財務(wù)總監(jiān),工作比我還忙。我的工作主要是在家里完成的,每天和孩子的交流就只有在半夜他們起夜時;早上我醒來時,他們早已經(jīng)上學走了。直到有一天,當我意識到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正在慢慢離我遠去時,我必須痛下決心去挽救,去改變。”葉佳修說到做到,在加拿大期間,他幾乎成為“全職家庭婦男”,接送兒子上學,和他們一起做功課,只有在孩子上課時,他才在當?shù)匾患抑形膶W校當老師賺點兒“外快”。葉佳修說:“前兩年我的小兒子都上大學了,我當老爸的責任告一段落,才回到臺灣。有一天,小兒子從加拿大給我發(fā)來電子郵件:‘老爸,你在我們身邊時我們感受不到,直到你離開后我們才意識到你的重要,我們永遠愛你!我當時的第一感覺是,都成大男人了,還寫這么‘肉麻的東西!可是馬上一股暖意涌上我的心頭,這些年的付出沒有白費啊,我為我的選擇感到驕傲和慶幸!我不會為沒有‘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而終身遺憾!在這一過程中,我也在成長,我感到,他們才是我這一生最成功的作品!”
雖然已年過半百,但葉佳修的表情動作卻還充溢著一派孩子般的歡快明朗,對于自己被淡忘,對于校園歌曲的衰落,他沒有任何不平和失落,反而視之為時代的必然趨勢而欣然接受,并且還努力追隨著年輕人的潮流腳步。
近年來,在偶爾的演出之外,葉佳修不僅開音樂學校培養(yǎng)后備人才,還和當?shù)厝A人一起做舞臺劇和音樂劇,還為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創(chuàng)作了幾首歌曲,表達了身為華夏子孫對偉大祖國和民族的熱愛之情。在這幾首新歌中,葉佳修嘗試了各種不同的風格,也用了時下流行的RAP。
獲得第八屆華語樂壇“終身成就獎”的葉佳修表示:多年來自己一直有一個心愿,愿把自己30年來的經(jīng)驗與年輕人分享。我很想籌備一次巡回演唱會,我計劃在每座城市開唱前,提前一個星期到那里,把各個學校里喜歡音樂的學生集合起來大家座談,我這方面的經(jīng)驗比較多,能提供給年輕人有益幫助。如果他們還有音樂夢想,我會盡我所能去幫助他們?nèi)ネ瓿?。我會帶上電腦編曲的設(shè)備,傳授他們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葉佳修坦言:“現(xiàn)在也有很多年輕人很想表達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但是茶壺里煮餃子一倒不出來。有些孩子在創(chuàng)作時可能有瓶頸,我寫了近千首歌也經(jīng)歷過瓶頸,每次都很煎熬。我希望能夠幫助這些孩子完成音樂的夢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