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宏 周坤杰
蘇州市是我國楊梅主產區(qū)之一,其栽培歷史悠久。2007年楊梅栽培面積1718.5hm2,產量4299t。但其優(yōu)質果比例僅為40%左右,2008年優(yōu)質果價格20元/kg,而普通商品果只有10元/kg左右。因此,改善楊梅果實品質,對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試從優(yōu)化楊梅栽培技術方面來提高楊梅果實品質。
1 選擇良種
優(yōu)良品種是果品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力量之一。蘇州地區(qū)楊梅種質資源豐富,約有30余種,作為育種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但并不是所有的品種都能作為主栽品種進行商品生產。目前,蘇州楊梅產區(qū)由于傳統(tǒng)上采用實生繁殖,從而導致品種混雜,果品質量良莠不齊,成為無法體現(xiàn)本地楊梅上等品質原因之一。因此,新區(qū)或老區(qū)改接應選用果大、皮薄、汁多味甜、可食率高、抗性強的優(yōu)良品種,如大葉細蒂、小葉細蒂、洞庭楊梅、浪蕩子等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品種。
2 科學施肥
楊梅對肥料的需求量不同于其他果樹,若施肥不當,除了影響楊梅產量,對楊梅果實品質也影響很大。如楊梅根部有放線菌共生,形成灰黃色肉質的根瘤,放線菌能固氮,為楊梅樹提供氮素營養(yǎng),偏施氮肥,造成樹體徒長,難以形成花芽;磷肥若使用過多,會造成結果過多,甚至大部分果實都變成畸形、僵硬、開裂的小果,味酸,著色不良,成熟期推遲,失去商品價值;而施鉀肥能顯著提高楊梅產量和改善果實品質。蘇州楊梅產區(qū)原來是全年施1次肥或者是不施肥,現(xiàn)改為全年施2次肥,即在5月20日左右施1次壯果肥,株施100:25:125氮磷鉀復合肥1kg,7月初果實采收后,株施羊廄肥40 kg。同時注意大年肥量適當多施,小年肥量適當少施。也可根據需要根外施肥補充微量元素,促進果實品質提高。
3 花果管理
楊梅花量較大,如果留果較多,不但果實品質下降,而且對來年產量有較大影響。因而果實管理是提高楊梅品質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蘇州地區(qū)主要采用人工疏果的辦法來調節(jié),一般在每年4月下旬對大年樹和衰弱樹適當疏果,一般每結果枝留果2~3枚,大年樹每枝僅留1~2枚,以1枚為主,衰弱枝和擴展樹冠枝條一般不留果。實行疏花疏果措施后,樹體營養(yǎng)分布合理,果實大,品質優(yōu),且果實大小一致。
4 樹體調控
蘇州楊梅春梢、夏梢均能形成結果枝,但以春梢為主,其成枝力強,管理不好,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較易失去平衡,進而影響產量。蘇州地區(qū)一般在2~3月對過密枝、交叉枝進行回縮或去除,從基部剪除病蟲枝、枯枝、死枝,疏除過多的結果枝。修剪量一般為全樹枝量的20%~30%,短截結果枝,促發(fā)較多數(shù)量的春梢。
5 適時采收
楊梅采收時期對果實品質產量影響很大,在未完全成熟之前采摘越早,品質越差。蘇州地區(qū)有些果農為了眼前利益,將未完全成熟果采下,不但產量低,而且由于品質差,價格低廉,收入減少。適時采收是保持楊梅固有品質有效措施之一。采收時應隨熟隨采,防止果熟過度,造成落果或腐爛,在蘇州地區(qū)一般6月上中旬為最佳采摘期,烏梅品種以果實呈紫紅色或紫黑色時為最佳采收期;而紅楊梅品種果實外果皮肉柱充分肥大、光亮、呈紫紅或微紫色為成熟標志。
提高楊梅果實品質,除了以上幾項栽培措施外,還要適地適栽,注意坡向,注意溫度、濕度、光、風等氣候因子對果實品質的影響。在為市場提供安全果品方面,要注意使用綠色農藥和綠色肥料。蘇州地區(qū)部分果農采用科學栽培技術,優(yōu)質果率從原來不足20%提高到現(xiàn)在的60%以上,平均667m2增產25kg,新增效益650元,效果十分顯著。(收稿:2008-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