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林娟
大家一定聽過上面這首歌曲吧?是不是都為那寬廣、優(yōu)美的旋律而陶醉?這首歌曲后面還有這么一段故事呢!
歌曲《我的祖國》原名《一條大河》,是為電影《上甘嶺》配的插曲。詞作家喬羽在江西體驗生活時,接到長春電影制片廠導演沙蒙的電報,要求他為《上甘嶺》創(chuàng)作一首歌詞。喬羽看了寄來的劇本,第一感覺是這個電影太難拍了,一個女演員都沒有,全是大兵打仗的情景。而且導演要求插曲所要表現(xiàn)的場景是在一個戰(zhàn)壕里,頭頂是敵軍的飛機,志愿軍處于劣勢,躲在一個山洞里。這時候要唱一首歌,該是什么樣的歌呢?喬羽坐在從南昌趕往長春的火車上,一籌莫展。當時,《上甘嶺》基本已經拍完,只留下安排插曲的那幾分鐘戲,等歌曲出來后補拍。攝制組全部停工等著插曲,這種停工一天要花不少開銷呢。到了長春,喬羽就能感覺到導演心里很急,他每天都到喬羽的住所去一趟,每次都是坐坐就走。
經過幾天的創(chuàng)作,喬羽就寫了一首跟《上甘嶺》“八竿子打不著”的歌詞,寫的是這次他去江西,路過長江時第一眼看到長江的印象,“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而且為了親切,他用了第一人稱,“我家就在岸上住……”喬羽也不知道導演和觀眾是否認可這首詞。寫完后,喬羽把歌詞交給導演一句話也不說,導演足足看了半個小時,說了句:“就它了?!痹俸髞恚腥私ㄗh把“一條大河波浪寬”改成“長江萬里波浪寬”,喬羽沒有同意,他認為“一條大河”可以想象成任何一條河,而且每個人家門口的河都和他的命運有關,想起這條河,就能想起很多事情。還是導演一句話:“就它了”。這首歌就此定了下來,從此唱遍大江南北。
由此看來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都是這么用心推敲出來的,俗話說得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