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露
我的小表妹叫晨晨,胖嘟嘟的小臉粉嫩粉嫩的,最有趣的是她的小嘴總是撅著,看起來很頑皮。小表妹一歲就會走路了,她最愛在院子里跑來跑去。盡管老是摔跤,小表妹依然“我行我素”,那股韌勁兒實在令我佩服。
很快半年過去了,晨晨走路也越來越穩(wěn)當了。但是一個難題擺在了全家人面前:一歲半的晨晨“動腿不動口”,連一個字也不會說。為此,姥姥加緊了對晨晨的說話訓練。
一天,姥姥高興地對我說:“晨晨會叫奶奶了!”我趕緊拉住晨晨,但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撬開小調(diào)皮的嘴,她只顧自己玩著游戲:把鞋子放進自己的上衣里面,想要做出鼓肚子的樣子,但反復了好幾次,鞋子總是掉下來。晨晨急了,大叫了起來:“年年……”“瞧,晨晨叫奶奶了!”姥姥激動地從廚房出來,在晨晨的小臉上親了一口。晨晨見到救兵,叫得更歡了:“年年,年年……”哇,原來,她把“奶奶”叫成了“年年”。雖然發(fā)音有問題,但總算進步了,全家人都為此高興。
后來,我媽媽教晨晨叫“大姑姑”,晨晨睜著一雙圓溜溜的眼睛看著媽媽,就是不開口。媽媽挺有耐心,不厭其煩地教,但小家伙還是不學。有一次做游戲,晨晨手拿蒼蠅拍,高舉過頭,邁著大步向前沖,嘴里竟然有節(jié)奏地吆喝著:“大——勾——勾,大——勾——勾……”她竟然把“姑”說成了“勾”,還把“大姑姑”當成勞動號子來喊,真有意思。媽媽的眼睛笑成了一條縫,還高興地大叫:“晨晨會叫我了,真好!”
又有一天,姥姥激動地說:“晨晨懂事了,因為她知道是我把她養(yǎng)大的,不信你們問問看。”我半信半疑,就問:“晨晨,是誰把你養(yǎng)大的?”“年年!”回答很干脆,我摸摸她茸茸的黃頭發(fā),滿意地點點頭。但是接下來的事卻讓每個人都哭笑不得。她尿濕了褲子,我問:“誰把褲褲尿濕了?”“年年!”……“地上是誰的大便?”“年年”……我笑得腰也直不起來了,小東西卻對我一瞪眼,小手朝我打過來,撅著的小嘴里吐出一個字:“打!”哈哈,小家伙又學會說一個字,還是自學成才呢!大家不禁笑成一團。
遺憾的是,我這個表姐還從沒有享受過被叫“姐姐”的滋味。但我有信心,不久的將來,我一定會聽到一聲奶聲奶氣并且甜甜的“姐姐”。到時候,我一定也會把眼睛笑彎的。
(指導老師趙淑敏)
點評:小作者選取了小表妹“艱難地”學說話過程中的三件事,逐一敘連,事例富有趣味,語言流暢生動,把可愛、天真的小表妹形象描繪得相相如生、呼之欲出。通過幾件事來寫人,可以使人物形象更豐滿,這是寫好寫人記敘文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