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蕾
三只小豬的故事,你聽過嗎?你一定會說——聽過!
嘿嘿,未必哦,因為關于這三只小豬的故事有好幾個版本呢?,F(xiàn)在要告訴你的這個,可是由“一只狼”口述的“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與你以往聽慣了的那個故事完全不同。請注意,這是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
既然是一個全新的真實故事,那么以前故事里那只殘暴可怕的狼當然不見了,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只戴著眼鏡、彬彬有禮的狼,他叫亞力山大,你也可以叫他阿力。
阿力說,自己根本不是什么大壞蛋!因為狼喜歡吃小豬、小羊這類可愛的動物并不是他們的錯,這是天生的啊,這是天性!不然,同學們你們可以捫心自問,是不是喜歡吃漢堡包呢?喜歡吧?那么,你也是大壞蛋嗎?顯然不是啊。每個人、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天性,所以看待問題的時候,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角度,而是也應該從別人的角度出發(fā),換位思考一下。
阿力還說了,以前那個“壞蛋大野狼”的故事當然也是錯的!而真實的故事,是由一個噴嚏和一杯糖引起的——阿力這天要為親愛的老奶奶做生日蛋糕,但發(fā)現(xiàn)糖用完了,他不得不去向鄰居借杯糖。阿力得了重感冒,一直在不停地打噴嚏,不巧的是,他這個鄰居就是一只小豬,而且是一只并不聰明的豬,因為他用稻草蓋了一幢房子,哪一個腦筋正常的家伙,會用稻草蓋房子呢。所以阿力才敲了一下門,那扇稻草做的門馬上就掉下來,散了一地。這時候,阿力的鼻子開始發(fā)癢,一個大大的噴嚏就沖了出來。你知道接下來發(fā)生什么事了嗎?那一幢草房子居然全倒了,草堆的正中央躺著一只小豬,他已經(jīng)死了。
丁冬!請正在閱讀的你誠實回答:如果現(xiàn)在你的面前有一個非常美味的漢堡包,你會無緣無故把它扔掉嗎?不會吧,那多浪費!所以阿力會丟棄草堆里這塊上好的豬肉嗎?當然不會啊,那樣做也是不對的,阿力只好把它吃掉嘍。
可阿力還是沒有借到一杯糖,他只能去另一個鄰居家借了。這個鄰居是第一只小豬的弟弟,他比較聰明一點,但也沒有聰明多少,因為他用樹枝蓋房子。阿力覺得他的鼻子又很癢癢,他又打了一個好大的噴嚏。你一定不相信,這只小豬的房子跟他哥哥的一樣,全倒了。而這只豬,當然也死了。浪費食物是不對的,阿力只能再吃一頓晚餐了。
阿力還要繼續(xù)去借糖,他走到鄰居第三只小豬的家。這一定是家族里最聰明的豬,他用磚頭蓋房子。阿力敲了敲門,可是豬小弟卻大喊大叫:“你那個又老又丑的奶奶不是只吃肉嗎?……”阿力很生氣,小豬怎么可以這樣侮辱他的奶奶他的長輩呢,真的非常沒禮貌,一點都不尊敬老人!阿力能不發(fā)狂嗎,當警察圍過來的時候,他正要打破豬小弟的大門,并且不停地打噴嚏……這個時候,記者們也圍了過來,當他們知道了事情的經(jīng)過之后,覺得一個生病的家伙去借杯糖這種事情聽起來一點也不刺激,所以,他們就把故事夸大再夸大、扭曲再扭曲,就變成了——一只壞蛋大野狼狠狠地吹倒了小豬的房子,吃掉了小豬。
阿力說,真實的故事就是這樣的,他完全是被冤枉了!
怎么樣?你相信阿力的遭遇嗎?你還堅持以前聽到的三只小豬的故事是真實的嗎?你還一定認為狼就是大壞蛋嗎?相信你不會了吧!如果我們站在阿力的角度來解釋和看待這件事,那么狼真的很無辜,而小豬呢也并不完全值得同情,你看第三只小豬竟然連一點尊敬老人的美德都沒有!
可是,我們還可以再閱讀得仔細些——書的整個封面是一張大大的“大野狼日報”,上面寫著“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這樣一篇報道。而書的里面也有一張報紙,不過和“大野狼日報”有著本質(zhì)上的不同,它是由小豬們辦的“小豬日報”,上面的報道標題卻是“壞蛋大野狼”,旁邊還有著“適合豬閱讀的新聞”這樣的報紙說明。聰明的你一定發(fā)現(xiàn)了,兩份完全不一樣的報紙,正是分別代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視點”和“出發(fā)點”,所以這時我們應該如何去判斷呢?確實,事情擁有無限發(fā)展的可能性,所以它展現(xiàn)給我們的現(xiàn)象有時是有可能被歪曲過的。但請注意了,事實的真相卻始終只有一個。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注意觀察、了解事實的真相,而且我們還要學會用自己獨立的觀點來思考問題。同時,你是不是也試著學會了從各種各樣的角度來品嘗閱讀、講述同一個故事!
另外再給你一個閃亮的提醒:你還可以關注一下另一本名叫《三只小豬》的書,它是由美國作家大衛(wèi)·威斯納創(chuàng)作的。在這本書里,三只小豬竟然被狼吹出了故事,故事外安全嗎?故事外的三只小豬會對狼做些什么呢?這完全又是另外一個三只小豬的故事了……
所以關于三只小豬,究竟有幾個真實的故事呢?誰也說不清。說不定你也可以創(chuàng)作出幾個呢,試試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