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蓉 玉 波
孔子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荀子說,人之為人,是因為人能說話。海德格爾在其所著的《通往語言的途中》也表達了這樣的思想:我們活著,所以言說著,言說是生命的本然狀態(tài)。美國一位人類學家認為,人類文化經(jīng)歷了口述時代、書寫時代,現(xiàn)在正步入“超文本”時代,超文本時代的一大特征就是口語文化的復興。在當今社會,科技的進步,特別是聲訊和網(wǎng)絡技術的普及重構了人類的生活時空,彌補了聲音不能留于異地、傳于異時這一缺陷,提升了口語在當代人語文生活中的價值,拓展了口語的效用空間。
隨著新一輪語文教改的不斷深入,作為語文教學五項內容之一的口語交際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實踐中,口語交際教學的現(xiàn)狀仍不容樂觀。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有的教師認為語文考試局限于筆試方式,即使試題中設置了情境說話題,也只是檢查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對綜合性學習中的口語交際內容,很多教師把它當作教學的附庸,口語交際能力訓練被擺在可有可無的位置。這樣無形中讓學生喪失了許多語言實踐機會。口語交際在各國母語教學中都占據(jù)了重要地位,語文教師沒有理由忽略口語交際教學。要真正落實新課標關于口語交際教學的要求,使學生適應信息化社會對交際能力的實際需要,改進口語交際教學,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探討研究。
一、提高認識水平,重視口語交際教學
我國古代的語文教學只重視讀寫訓練,文言是脫節(jié)的。從1904年語文單獨設科至1912年的“國文”名稱的出現(xiàn),教學中都未提及口頭語言的內容。1920年改“國文”為“國語”,體現(xiàn)出了對口頭語言的重視。1923年公布的《小學國語課程綱要》中提出了能用國語作簡單的談話,能用國語講演的要求,使聽話說話教學具有了明確的地位。1929年頒布的《中小學課程暫行標準》中,語文科的作業(yè)包括了“說話”一項,并對各學年的具體訓練項目作出明確規(guī)定。1949年,課程名稱定名為“語文”,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教學中二者不可偏廢。以后歷次教學大綱都體現(xiàn)了這種思想。2000年,教育部先后頒布了中小學三部新的教學大綱,將原小學大綱中的“聽話、說話”、初中大綱中的?!奥犜捰柧?、說話訓練”、高中大綱中的“說話能力”統(tǒng)一改為“口語交際”。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都采用了“口語交際”的提法??谡Z交際教學與原來的聽說教學有本質的區(qū)別,這不只是名稱的改變,而是教育思想的轉變??谡Z是手段,交際是目的,它強調的是實踐功能,在交際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成為顯性表現(xiàn)。
口語交際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素質,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態(tài)度和語言能力,有助于促進學生智力的全面發(fā)展,有助于形成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豐富感知模式,變革認知方式
語文教學中的口語交際是一種在特定時空條件下,教師引導并與學生一起運用標準、規(guī)范的口頭語言,調動已有知識、經(jīng)驗等人生積累,就某一內容或主題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
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忽略了日??谡Z交際與作為課程內容的口語交際之間的區(qū)別。日常口語交際是在自然情景中進行的,以達成互動為目的,主體對口語及其活動本身沒有或較少有明確的意識,其本質在于應用,是實現(xiàn)人際交往的工具。而作為課程活動的口語活動,在教科書中呈現(xiàn)的主要方式是提供一個話題,主體是被“引入”的,參與者對置身其中的特定活動具有較為明確的意識,具有一定的“表演性”,活動本身只是一種手段和憑借,訓練者是否實現(xiàn)互動是評價教學的標尺。
當然,口語交際活動仍是以學習者的日??谡Z活動為基礎的,它所內含的經(jīng)驗與智慧是新的學習得以展開的條件。所以,有的口語交際要靠課外的信息加工才能完成,有的則需要走出校園,走向社會才能完成,口語交際的場景,是開放式、立體式和多元化的。因此,能否在課堂中再現(xiàn)生活中的情景,創(chuàng)設出恰當?shù)脑掝}情景,是口語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教師在運用教學參考書的基礎上,要努力營造符合學生心理、年齡特征的口語交際氛圍,讓學生有一種身歷其境的感覺,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讓每一個學生有說話的欲望,覺得有話可說,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還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讓他們感受生活、感受社會、感受人生,從有限的課堂走向無限的生活,走向口語交際的實踐,口語表達能力才會得到提高。
三、采取多種形式,注重教學效果
口語交際教學要體現(xiàn)雙向互動的特點,要堅持交際實踐的原則,堅持課內外的溝通,加強學科間的聯(lián)系、整合,要創(chuàng)造多種多樣的情境,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得到口語交際的鍛煉。所以,在教學中,采取各種形式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谡Z交際能力可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訓練,可在閱讀教學中訓練,可在寫作教學中訓練,還可在課外活動中訓練。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從傾聽到表達,從口語語言到.體態(tài)語言,按部就班,逐步推進,讓學生獲得完整的系統(tǒng)的語言交際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朗讀、復述、問答、討論、辯論、演課本劇、即席發(fā)言等形式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作文前指導、作文講評、口頭作文的形式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審題、立意、選材、擬提綱等作文準備時可用提問、討論、評議的方法,讓學生共同參與,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又能達到口語交際的訓練目的。在課外活動中也應抓住契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外資源開展教學,來激發(fā)學生參與口語交際的興趣??谡Z交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是新課標對語文教學提出的任務和要求,因此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口語交際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