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慶和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賞析】
世界上有無數(shù)種愛,但只有母愛才是最純真、最無私、最偉大的。孟郊的《游子吟》正贊頌了這種普通而偉大的母愛,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描繪“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詩人用樸質流暢、富有深情的筆觸,表現(xiàn)出了母親的愛子之情。我們仿佛看到這位慈母頭發(fā)已白,眼睛昏花,但是她給將要外出的兒子一針一線地縫制衣服是多么地仔細認真?。∵@幅畫面,使我們產生了了無限的遐想。母親的惦念又何止在兒子出游時所穿的衣服上!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從求學離家到浪跡天涯,哪件事少得了做母親的苦心操持與牽腸掛肚。詩人之所以下筆將鏡頭對準“慈母縫衣”,是因為這“手中線”與“身上衣”能很好地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史載:孟郊是唐代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縣)人,由于家境貧困,全靠母親含辛茹苦撫養(yǎng)成人。他對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一直銘記不忘??呻m有奉養(yǎng)老母之心,但因秉性耿直,不同流俗,境遇坎坷,漂泊半生,始終不能如愿。直到年近半百,才得到一個區(qū)區(qū)的縣尉官職,年有俸給,居有定所,才有可能較好地奉養(yǎng)老母,以盡孝道。這首《游子吟》,便是他50歲那年,迎奉老母到自己任所時所作。由此可見,這一動人的畫面就是詩人回憶往事的真情吟詠與寫照。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描繪“慈母縫衣”的情感細節(jié)。古訓“父母在,不遠游”。然而迫于生計,作者不得不外出,慈母萬般無耐,只能將滿腹的疼愛與牽掛的酸楚寄托在一針一線上。因此,那不是縫就的“密密”針腳,那是千叮嚀萬囑咐的掛念。在即將離別的時刻,年邁的母親百感交集,她不是想自己的生活將無人服侍,而是舍不得兒子遠走他鄉(xiāng),怕兒子身單衣薄,在外無人照料。母親更擔心兒子走后“遲遲”回不來,便把衣服的針腳縫得密密的,使衣服更結實更耐穿一些。這個細節(jié)描寫雖然沒有寫母親的一句話語,一滴眼淚,卻催人淚下,具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魅力。所謂大愛無言,這是最好的詮釋。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由“慈母縫衣”的“母愛子”轉向了“子愛母”的抒情感喟。“寸草心”,比喻兒女的小小心意,“三春暉”指三月春天的陽光,喻指母親對兒女的愛,用小草之心與陽光哺育小草茁壯成長的拳拳之心比較,說明母親的愛,不是我們微小的心意所能報答的。至此,我們也應該讀懂和牢記詩人永遠的希冀:不管是背起行囊打拼生計的一介平民,還是漂洋過海求學的莘莘學子,也不管是常年與父母妻兒廝守志得意滿的小康人家,還是得到高官厚祿的騰達之人,都不能忘記母親的恩情,無論工作、學習多么忙,一定要“?;丶铱纯础保瑒e讓母親更多地牽掛。
《游子吟》語言純樸淡雅,情真意切,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