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卿
五年前,一個叫王強的年輕人辭掉了在東北家鄉(xiāng)的工作,滿懷希望到北京來謀求發(fā)展。
誰知到了北京,才發(fā)現(xiàn)這里的人才太多了,本科生如海洋,研究生像群里。自己的一張大專文憑,在這兒什么都不是,連蝦米都不如,沒有哪個用人單位愿意用正眼看他,更別說聘用他了。最后,一家公司說,你來工作可以,但只能當保安,月薪1000元。為了生存,無奈之下,他只得接受。不過他在保安隊伍里算是學歷最高的。
說起來保安的工作很單純,也很無聊,平日里除了巡邏之外,王強干得最多的是在公司大院的門口站崗值班,盤查往來的車輛,檢查進出人員的證件。他甚至暗暗留意過時間,外面車輛進來,他登記車牌號、發(fā)停車牌,總計需要五秒。車輛從里面出來,司機打開車窗,通常他接過停車牌,則只需要三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雖然不滿意保安的工作,但王強對這份單調(diào)乏味的保安工作盡職盡責,一絲不茍,從來沒有過失誤。
當沒有車輛和人員過往時。王強會仰望公司那座高高的寫字樓。他知道自己還年輕,做保安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要想扎根留在北京,僅有這區(qū)區(qū)千元的月薪是遠遠不夠的,他必須要爭取“上樓”。但幾乎所有做保安的同事都說他是癡人說夢,而王強似乎也真的沒有任何機會,轉(zhuǎn)眼三年半的時間像流水一樣過去了。
一天,一輛奧迪車從里面開了出來,到門口停下。王強認得這是總經(jīng)理的車。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司機一側(cè)的車窗打開,探出頭來的卻不是總經(jīng)理的司機,而是老總本人。王強覺得非常奇怪,不假思索地問了一句:“老總,您怎么親自開車了?”老總嘆了口氣說“司機病了,我要去開會,沒有辦法只能自己開車了,道路我還不是很熟?!薄耙阅纳矸?,自己開車赴會是不合適的?!薄笆虑榧保也坏胶线m的人。”老總回了一句。王強馬上說:“來北京工作前,我就有三年的駕齡,而且業(yè)余時間,我還替人代駕。北京的道路我熟,如果您覺得合適的話,我給您開兩天車,行嗎?”老總看了看他,有些懷疑,但沒有拒絕:“你的駕照呢?”“有!在保安休息室里。我去拿。”
雖然短短的三秒,但就此改變了王強的人生命運。在為老總開車的兩天里,老總對他的駕駛技術(shù)和“地理通”很滿意,認為王強文憑雖然不高,但頭腦靈活,處事機敏,雖然是外地人,但是卻成了本地通,當保安是“屈才”了。到了第三天,老總將王強調(diào)上了樓,成了總裁辦的專職司機之一?,F(xiàn)在,王強已經(jīng)是一位小有成就的“打工仔”了。薪水比過去翻了幾番,他還在北京周邊貸款買了房,有了女朋友,還不時將父母從東北老家接來,和自己一起住,享受天倫之樂。
人生的機遇和命運就在自己身邊,機遇就像魚,看你能否在它出現(xiàn)的第一時間去抓住它。對王強來說,機會只是轉(zhuǎn)瞬即逝的三秒。幸好,在機遇出現(xiàn)的那一瞬間,他把自己成功地推銷了出去。
摘自《做人與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