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剛
走進這個天似穹廬、大地如盤,濕地茫茫無際、黑土遼遠接天,不停泛動著大自然暗香的富錦,你就終身不會再忘記它……
這里有槍擊日軍將領的青年英雄,這里也是“北大荒”變“北大倉”的地方。而在這里,還有徑長達幾十米的風車葉片矢車菊般怒放……
這里是中國最北的天堂,位處“雄雞冠”上,黑龍江省著名的三江平原的腹地——它的名字叫富錦。
富錦,原名“富克錦”,由明代“弗提衛(wèi)”或“福題希衛(wèi)”轉音,清代稱“富提新”、“福題希衛(wèi)”,在赫哲語中,意為“高崗”——其實其大部分地區(qū)是一片典型的平原地貌。富錦境內,有美麗的三環(huán)泡濕地。全球的氣候學家都稱濕地為“地球之腎”,它主地球之“精氣”,有凈化生態(tài)和緩沖氣候的作用。
地處北部邊境地區(qū),富錦人更像是生活在那些巨大而激烈的北國傳奇之中。富錦港早在清朝時,就與國外通商。20世紀五六千年代中期,是我國唯一對外貿易運輸?shù)膬群涌诎丁?989年后成為國家一類口岸。歷史上這里還有槍擊日軍將領的青年英雄;這里也是“北大荒”變“北大倉”的地方。
在這片土地上曾來來去去的有肅慎、挹婁、女真、赫哲等古代漁獵之民,也有往來于中國北方絲綢之路和冰上朝貢之路的行商和使者,這里生活的赫哲人曾創(chuàng)作出“中國四大民族史詩”之一的《伊瑪堪》。
到如今,這里依然鮮活的,則是美麗的濕地、不滅的傳說和新景觀構成的新富錦。
三環(huán)泡
地球上最具原始味道的濕地
風趕著云朵如牧羊般行走,陰影投在無垠的水草之上,時常飛起漫天的鷺鳥,鳥腳滴下的數(shù)萬顆水珠就像細雨,雨又驚起水中的魚,于是湖中有漣漪翻飛——看到這樣的景色,于是明白,什么叫“富錦待客不須酒,走進濕地即醉人”。
三環(huán)泡濕地自然保護區(qū),是富錦的掌上明珠,是這個藍色星球最具原始味道的一塊濕地,是受到人類活動影響最小的處女地,是魚、鳥與水草的天堂。這里野生植物參差錯落、五色雜陳地滋生在水一方,丹頂鶴、東方白鸛等兩百多種鳥類當空飛翔……
富錦市三環(huán)泡濕地,是黑龍江省級自然保護區(qū),面積有2.5萬公頃,經過國家、黑龍江省野生動物資源調查隊和東北林業(yè)大學多年科考,查明保護區(qū)內有野生植物388種,約占三江平原植物總數(shù)的40%,這里有瀕危動物黑嘴鶴,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5種,二級保護野生動物18種。除了帶來震撼心靈的美景,濕地對于人類還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地球上有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森林、海洋、濕地。其中濕地對于生物而言至關重要,它是不同氣候帶之間的緩沖區(qū),能調節(jié)河流流量,控制洪水,用水土來保存養(yǎng)料,是生命的保護者和容納者;它還是地球的凈化器,其土壤、微生物、植物、動物組成的復雜生態(tài)系統(tǒng),能凈化水源,轉化并清除一定的有毒物質。濕地,在大眾的視野范圍之外,有力地構筑了我們起碼的生存環(huán)境。于是對于不懂氣候學的普通大眾而言,濕地至少可以給我們一種哲學上的啟發(fā):不知道,并不代表不存在,更不代表不重要。
在三環(huán)泡的沼澤上,并不適合人類聚居,當我們知道曾有赫哲老人伊瑪卡乞瑪發(fā)獨居在此,一定會大吃一驚。此刻,我們的腦子里是否會閃現(xiàn)崔健的歌聲:“到處都是人的肉味,我孤獨地飛了”。藍天下,白天鵝振翅而飛,消失在彌漫著蒲棒和五花草馨香的空氣中。
凍土邊疆
血祭大江的戰(zhàn)爭和22歲的刺客英雄
和黑龍江省的其他地區(qū)一樣,寒冷造就了富錦的凍土地帶。在這片低溫的土地上,從周朝開始,就有記錄表明有人類活動。千年前開始,這片水草豐美的大平原上就生活著滿族、赫哲族的先民,他們曾身著魚皮獸裝,趕著牛車,穿行在叢林濕地與大江大河之間。
到近代,作為邊境地區(qū)的富錦,發(fā)生過多次戰(zhàn)爭和爭端,并留下許多必須被銘記的歷史。
首先是三江口富錦水戰(zhàn)。1929年,黑龍江爆發(fā)了“中東路事件” (中蘇之間由于中東鐵路的路權歸屬問題而爆發(fā)的沖突),中蘇兩國軍隊在這里發(fā)生了一場始于三江口、終止于富錦的松花江水戰(zhàn)。這是自1894年,甲午海戰(zhàn)之后,中國首次水上對外用兵,最終因為實力相差過大,以中方失敗告終。
當時蘇軍針對中東路事件,成立了蘇聯(lián)特別遠東集團軍,由曾是中國黃埔軍校顧問、后來的蘇聯(lián)五大元帥之一,鼎鼎大名的布柳赫爾元帥任司令,下轄的海軍部隊有3個艦艇大隊、1個掃雷艦中隊、1個航空隊(14架飛機)和1個陸戰(zhàn)營。而當時中國東北當局也隨即建立了“抗俄軍司令部”,東北海軍代總司令沈鴻烈督率東北聯(lián)合艦隊中的江防艦隊布防。沈鴻烈是精明強悍的湖北人,有清末秀才和留日學生的背景,是當時的東北海軍創(chuàng)建人之一。他深知雙方差距懸殊,所以把水軍布置成3道防線,動用8艘軍艦(有5艘都是商船改裝)和水雷無數(shù),其重點正在富錦。同時陸軍配備4個海軍陸戰(zhàn)團,空防為10門高射炮、戰(zhàn)斗機和偵察機各兩架。在經歷被后人稱為“血祭大江”的同江水戰(zhàn)、以及蘇聯(lián)軍隊一度占領富錦城等事件后,當時的東北決策者張學良決定與蘇聯(lián)談判。雙方于11月22日簽訂《中蘇伯力會議草約》,提出中東鐵路為中蘇兩國的企業(yè)。而中東鐵路的路權問題,懸而未決,直到1952年中蘇簽訂《中蘇關于中國長春鐵路之協(xié)定》,蘇聯(lián)才將中東路的一切權力及財產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才算圓滿解決。如今,曾是我國對蘇通商唯一內河口岸的富錦港,跟隨黑龍江一路下行可以直達俄羅斯下列寧斯闊耶、哈巴羅夫斯克、共青城等港口進入韃靼海峽,并可直航至日本、韓國,進入亞太經濟圈?,F(xiàn)在,面對這個百年不衰的老港,看俄羅斯運載木材的駁船航行在平靜的江面上,歷史與現(xiàn)實恍惚間便重疊在一起了。
在相距富錦城東南不遠處,如今已成為人們休閑度假森林公園的五頂山,半個世紀前,曾爆發(fā)了“五頂山事件”。在那里,22歲的中國人常隆基(當時是偽滿洲國士兵),槍擊偽滿洲國最高軍事顧問、日本陸軍中將楠木實隆——在中國戰(zhàn)場上被擊斃的級別最高的日軍將領之一。后常隆基逃亡蘇聯(lián)未果,投江殉國。
北大倉的大風車
糧和電的生產地
廣闊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的氣候,徑流緩慢洪峰突發(fā)的河流,及季節(jié)性凍融的黏重土質,使三江平原不斷
形成大面積沼澤和沼澤化土壤,面積達240萬公頃,是中國最大的沼澤分布區(qū),素以“北大荒”著稱。雖然這里千年的腐殖土肥得插根筷子都會發(fā)芽,雖然這里的陽光格外熱情,雖然這里從來就不缺少生命之水,是塊等待開墾的寶地,但這里同時又是草長鷹飛、荊棘叢生、漂筏遍地的最難生存和墾荒之地。
“億噸糧,千噸汗,百噸淚,十噸歌”,這是對10萬官兵喚醒亙古沉睡荒原,把“北大荒”變成“北大倉”的精神寫照。富錦同樣是在“建設北大荒”中的主要參與地區(qū)之一。50年前,10萬剛剛離開戰(zhàn)場的轉業(yè)官兵一腳踏進這沉睡千年的處女地,便將獸蹄圍繞的蠻荒交給了閃光的犁尖。40年前,這里組建了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在黑龍江邊境屯墾戍邊。在富錦、同江、饒河、撫遠的千里荒原上,來自全國各地的轉業(yè)官兵、知識青年,發(fā)揚可歌可泣的“北大荒精神”,硬是把一個“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
今天已擁有400萬畝良田的的富錦,不但擁有北部農場大氣的風光,許多生產的新設施更增添了地方風情。特別是那些站在富錦西山(又名別拉音山)上風力發(fā)電用的大風車,被當?shù)乩习傩辗Q為“財神爺”,這些大風車是新千年過后才“栽種”的,每臺風車投資高達1200萬元。當?shù)剞r民非常質樸地描述,說這風車“大風一刮就來錢,一臺大風車轉一天就是1萬多元,幾十臺大風車轉一天就是幾十萬”,具體數(shù)字是商業(yè)機密,但足顯其民心所向。而帶來電力的同時,大風車也成了富錦最有名的景觀。
走得近了,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泛著銀光的粗大身軀10人難以合圍、直徑長達幾十米的風車葉片矢車菊般怒放,突出的齒輪“嗡嗡”地旋舞著。高懸天庭的太陽、流云似乎也被攪動成一個個巨大的漩渦,而草木更是繞著風車的腳跟紛紛順時針傾倒。
這時候你會嗅到香味,像水草散發(fā)著野性,又像黑土的原始,甚至,還混雜了云朵中柔軟的自由,這一定就是富錦的味道——而你定睛一看,這香味,它是綠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