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
深秋時節(jié),在溝壑縱橫、丘陵起伏的陜西渭北黃土高原,層林盡染,滿目風光,特別是53.3萬公頃蘋果產業(yè)帶上的晚熟蘋果,更是“紅肥綠瘦”,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景觀。在這53.3萬公頃蘋果產業(yè)帶中,有一個代表性的“符號”——洛川蘋果。
洛川,以1937年召開的“洛川會議”而聞名,后以蘋果產業(yè)而發(fā)展富裕。這個位于延安市南部的農業(yè)大縣,20.4萬總人口中農業(yè)人口占了16.1萬。洛川地處渭北黃土高原蘋果優(yōu)生區(qū),晝夜溫差大,工業(yè)污染少,結出的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蘋果,吸引了八方客商的目光。
1經銷商的“困惑”
國慶、中秋前夕。農業(yè)部在洛川舉行陜西蘋果產銷對接活動,組織北京、上海、江蘇等6個主銷省市的60多位經銷商,與陜西30多個基地縣進行產銷對接,實現(xiàn)成交量63.4萬噸,金額27億元。與會代表還參觀了洛川無公害蘋果生產基地。
在距離洛川縣城約30公里的舊縣鎮(zhèn)洛陽村的果園里,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果園里鋪著反光膜,可將陽光反射到蘋果上。讓其著色均勻;樹上掛著黃色的粘蟲板、誘蟲帶,還有透明的太陽能殺蟲燈。
對于這些無公害生產措施,參觀者個個明了,但蘋果園上方一兩米處懸掛的尼龍大網卻讓經銷商們“困惑”不已。大家望著這張網議論紛紛:防蟲?網眼似乎大了些:防鳥?鳥類似未成災。就在大家討論時,舊縣鎮(zhèn)鎮(zhèn)長李會峰走了過來。他告訴大家,尼龍網的真正用途是防雹。洛川平均海拔1100米,降雨量雖不大,但雹災比較頻繁。舊縣鎮(zhèn)曾經連續(xù)8年遭遇雹災,給果農造成嚴重損失。本來1千克4元的蘋果,只能以1千克4角的價格出售,90%的收入都被雹災打掉了。說來也怪。自從裝上尼龍網后,冰雹再也沒光顧過,果農年年豐收。
2蘋果顏色有講究
走進洛川縣延安果業(yè)集團公司。車間內飄來陣陣蘋果的清香,大家不由得做起了深呼吸。延安果業(yè)集團有兩條意大利全自動光電蘋果分選線。蘋果經過自動清洗、分級、打蠟,按照大小被分成5個等級輸送到包裝工人面前。每個等級的終端處,都有兩個工人負責裝箱。大小一樣、顏色也差不多的紅富士蘋果,兩個工人卻各挑各的,將其分開包裝,原因何在?工人介紹說,看似一樣透紅的蘋果,其實著色的形狀不一樣,有的是“片紅”,即紅得均勻、連片;有的則是“條紋紅”,即紅綠或紅黃相間。兩者內在質量一樣,價格也無差別,但顏色不一樣,消費者各有偏好,需要分開包裝。
如今。洛川不但制定了《蘋果園標準化生產周年管理技術操作規(guī)程》等生產地方標準,而且還制定了《鮮蘋果分級標準》、《鮮蘋果包裝標準》等營銷地方標準,使全縣3.3萬公頃蘋果實現(xiàn)了全程標準化管理。目前,洛川已建成蘋果科技示范園1萬公頃,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的生產基地2.1萬公頃,有機果園1187平方米。洛川蘋果已遠銷泰國、俄羅斯、加拿大、英國、中東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生產基地果園、蘋果包裝廠也先后取得歐盟、南美等地區(qū)的注冊認證。
3果樹矮化優(yōu)勢多
占地667公頃的洛川國家蘋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是農業(yè)部支持的蘋果產業(yè)化建設重點示范項目。記者看到,成排的處于幼年期的紅富士蘋果樹由鋼架和鋼絲繩支撐,樹冠呈明顯的“Y”字形,洛川縣蘋果產業(yè)管理局局長王建鋒介紹,這是示范園開展的矮化果樹試驗成果。圍繞有機蘋果生產目標,示范園進行了“Y”字形、圓柱形等不同樹形的培養(yǎng)試驗,目的在于將果樹矮化,讓樹形變小。
為什么要用鋼架和鋼絲繩作支撐?王建鋒說,陜西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大風天氣,特別是渭北黃土高原。多冰雹、陣性大風天氣。處于幼年期的矮化果樹根系不夠發(fā)達,容易遭遇風害,所以要對其支撐加固。
洛川是陜北蘋果的發(fā)祥地。1947年春天,在與洛川會議所在地馮家村一村之隔的阿寺村,一個名叫李新安的青年農民用3頭毛驢從河南省靈寶縣引進了200株蘋果樹苗,蘋果樹開始在洛川落地生根。60多年來,洛川已有紅富士、秦冠等47種優(yōu)質蘋果品種,但當?shù)毓r一直習慣于栽種高大的喬化果樹,果園通風透光不足等問題由來已久,影響了蘋果的質量。喬化果樹每667平方米只能栽種28棵,矮化果樹每667平方米可栽種80多棵,產量提高20%以上,蘋果外觀和質量更有保障,價格也更高。
近年來,陜西在全省蘋果產業(yè)推廣“大改形,強拉枝,巧施肥,無公害”4項關鍵管理技術,將樹冠變疏變薄、將枝條拉低拉平,同時實施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以提高果品質量和優(yōu)果率。目前,洛川蘋果的優(yōu)果率已由2003年的50%提高到80%,并走進了北京奧運會、中國女排、人民大會堂,成為陜西蘋果的代表性“符號”,“洛川蘋果”也于2008年10月榮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