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宗義
毛澤東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而且也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和偉大的國際主義者。他一生不畏強暴,不向強勢低頭,在國際舞臺上表現(xiàn)出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必勝的信心,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風范和精神。同時,在與國際友人的交往中,他始終把祖國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給大批國際友人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印象。
祖國領土不容侵犯
“七七事變”爆發(fā)后,中華民族處在了最危急的時刻。毛澤東以他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領導中國共產(chǎn)黨以及人民軍隊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zhàn),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了中國,挽救了中華民族,維護了祖國領土的完整。
新中國成立后不久,美帝國主義悍然發(fā)動了朝鮮戰(zhàn)爭,把戰(zhàn)火引到了鴨綠江邊,嚴重威脅到了我國的安全。毛澤東果斷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偉大號召,命令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赴朝作戰(zhàn),又取得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保衛(wèi)了祖國的安全。
毛澤東一生追求民族解放和祖國的獨立統(tǒng)一,不管是西藏還是臺灣,一旦有人主張分裂,他就堅決反對。
西藏自古就是我國的領土,西藏和平解放后,當?shù)厣蠈右恍〔糠址至逊肿釉谕鈬鴦萘Φ闹С窒?于1959年發(fā)動了叛亂,企圖把西藏從我國分裂出去。對此,毛澤東主張堅決把叛亂平定下去,同時他又指出,對達賴不當叛國者,還是爭取他回來,人大還要選他當副委員長,跟班禪一樣。他是否回來,那是他自己的事。
對于印度的入侵,毛澤東指示中國軍隊先采取克制忍讓的態(tài)度。但是,印度政府錯誤估計了形勢,認為中國政府軟弱可欺,就更加放肆。于是,毛澤東命令中國軍隊進行了自衛(wèi)還擊,把印度軍隊趕出了中國邊境,維護了祖國的利益。
臺灣問題一直是毛澤東在建國以后的一塊心病,他想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以實現(xiàn)祖國的統(tǒng)一。1954年7月日內(nèi)瓦會議剛剛結束,毛澤東即致電周恩來指出:我們在朝鮮停戰(zhàn)后沒有及時提出“解放臺灣”的任務是不妥的,現(xiàn)在若不進行此項工作,我們將犯嚴重的政治錯誤。顯然,毛澤東是不允許美國把臺灣分裂出去的。但是,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不僅膽子越來越大,而且還幻想“反攻大陸”,加大了對大陸的騷擾。毛澤東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不要怕鬼,你越怕鬼,你就不能活,他就越要跑進來把你吃掉,我們不怕鬼?!庇谑?1958年7月,毛澤東在北戴河作出了炮擊金門的決策,一方面警告了蔣介石,另一方面也告訴美國,中國人民決不允許臺灣長期分裂。
不管是對印度的自衛(wèi)還擊戰(zhàn),還是炮擊金門,都是中國為了維護和平統(tǒng)一而采取的措施,但當時的蘇聯(lián)領導人赫魯曉夫卻對此指手畫腳。1959年國慶十周年前夕,赫魯曉夫應邀來到中國。盡管這時中蘇關系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裂痕,但中國政府還是以最高規(guī)格接待了赫魯曉夫,毛澤東率領黨和國家領導人與他進行了會談。會談中,赫魯曉夫對中國政府大加指責,態(tài)度非常蠻橫。毛澤東卻微笑著說:“我聽了半天,你給我們扣了一些帽子。沒有看住達賴呀,沒有團結尼赫魯,不該打炮,大躍進也不對,又說我們要標榜馬列主義的正統(tǒng)派等等。那么,我也送你一頂帽子,就是右傾機會主義?!?/p>
1969年3月2日,蘇聯(lián)邊防軍再次侵入我珍寶島。毛澤東命令中國軍隊不惜一切代價,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1974年1月,當時的南越軍隊侵占我西沙永樂群島。毛澤東命令中國海軍迅速出擊,保衛(wèi)了祖國的海疆。
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在與國際友人的交往中,毛澤東不僅對原則問題毫不讓步,就是一些細節(jié)問題也處處注意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
1948年底,米高揚代表蘇共中央和斯大林秘密來華。在招待米高揚一行的席間,一位蘇聯(lián)客人用叉子舉著紅燒魚問:“這魚是新鮮的嗎?是活魚嗎?”得到肯定答復后,他才將魚放入口中。
毛澤東隨意望去,沒說什么。但一年之后,他出訪莫斯科,向隨行廚師指示,只能做活魚吃,他們要是送死魚就給他們?nèi)踊厝ァ?/p>
于是,克里姆林宮的上上下下都知道毛澤東吃魚很講究,不是活魚他不吃。其實,生活中的毛澤東對飲食是最不講究的,而知情人卻能從中感受到他那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1956年,印度尼西亞總統(tǒng)蘇加諾訪華,毛澤東準備在勤政殿接待他。準備工作做好后,毛澤東進來了,看到桌上擺放的是一臺外國收音機時,便皺著眉頭說:“中國也可以生產(chǎn)收音機,為什么要放外國的?放一臺中國的‘東方紅不是更好嗎?”
毛澤東穿著他那雙舊的棕色皮鞋準備離開時,羅瑞卿過來說:“主席,您還是換一雙黑色皮鞋吧?!?/p>
“為什么?”毛澤東望著羅瑞卿問。
“按照國外慣例……”
“為什么要按照國外慣例呢?”毛澤東顯出一副嚴肅而又不以為然的神色,輕頓一下皮鞋,“我們中國人要按中國人的習慣穿。”他就穿著那雙棕色皮鞋接待了以奢侈瀟灑、追逐顯貴聞名于世的蘇加諾。
毛澤東一生沒有穿過西裝,他特別喜歡灰色的中山裝,但不喜歡黑色中山裝。1957年,毛澤東應邀出席蘇共第24屆代表大會,穿著黑色中山裝和赫魯曉夫多次交鋒,歸國以后就再也不穿黑色中山裝了。一次,某國領導人來訪,外交部禮賓司某負責人不了解毛澤東在服裝顏色方面的好惡,為毛澤東又制作了一套黑色中山裝。毛澤東堅決地說:“為什么又做黑色的?我不穿!”工作人員解釋說:“外交部禮賓司規(guī)定,按照國際慣例應該穿黑色的……”毛澤東大聲說:“為什么聽外國人的?我是中國人,按中國習慣穿。誰做黑色的誰穿,反正我是不穿!”說完扭頭就走,留下工作人員在那里發(fā)呆。
對老朋友始終念念不忘
毛澤東是一個非常注重感情的人,一旦跟他成為朋友,特別是對中國革命和建設做出過貢獻的朋友,他就倍加珍惜,始終關懷備至,數(shù)十年不忘。
斯諾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為促進中美兩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傾注了畢生心血。對這樣一位從20世紀30年代起就向世人介紹中國人民和中國革命的真誠朋友,毛澤東始終不忘。1965年1月,毛澤東邀請斯諾參加自己舉行的一個宴會。席間,毛澤東與他交談了約4個小時,而且斯諾是這次宴會中惟一的外國人。宴會結束后,72歲的毛澤東親自把這位老朋友送到新華門前。
1970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1周年之際,毛澤東再次會見了斯諾和他的夫人,并讓斯諾夫婦登上了天安門城樓,站在中國領導人身邊一起參加檢閱。斯諾臥病在床、生命垂危時,毛澤東親自派周恩來和中國醫(yī)護人員前往瑞士斯諾家中,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懷。斯諾逝世后,毛澤東親自發(fā)去唁電并寫道:“斯諾先生是中國人民的朋友,他一生為增進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進行了不懈努力,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將永遠活在中國人民心中。”
1965年11月24日,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安娜·路易斯·斯特朗80歲的生日。前一天,斯特朗和30多位美國、中國的朋友,乘坐一架專機飛抵上海,準備生日聚會。斯特朗很有些擔心:毛澤東是否愿意接待這么多如此快速和偶然集合起來的客人。事實證明,斯特朗的擔心是多余的。毛澤東非常愿意與這些外國友人坐在一起海闊天空地談論世界,斯特朗生日那天,毛澤東與斯特朗和她的朋友們交談了兩個小時。
1976年元旦,尼克松的女兒、女婿乘坐著“紅旗”轎車駛進了中南海新華門,受到了不折不扣的元首待遇。因為他們的父親尼克松與毛澤東打開了中美關系的大門,毛澤東始終未忘記這位老朋友。
毛澤東向尼克松的女兒關切地問起:總統(tǒng)的腿怎么樣了?他要求轉告總統(tǒng)好好保養(yǎng)腿,以便日后爬長城。尼克松的女婿說他已經(jīng)不是總統(tǒng)了,毛澤東用東方式的溫情反駁道:“我樂意這么叫他,你管得著?”他又對尼克松的女兒說:“馬上寫封信告訴你爸爸,說我想念他!”尼克松的女婿又插話道:“在美國反對尼克松的人很多,因為水門事件,還有人強烈要求審判他?!泵珴蓶|聽罷說道:“好,我馬上邀請他到中國來?!?/p>
從“一邊倒”到“三個世界”理論的提出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根據(jù)當時的國際形勢,決定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就是站在以蘇聯(lián)為首的反帝國主義戰(zhàn)線的一方。這對新中國在艱難條件下站穩(wěn)腳跟、爭取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斯大林逝世后,中蘇關系逐步惡化,美蘇、美日關系日趨緩和。針對這一情況,毛澤東不得不重新審視“一邊倒”的外交政策。1956年11月1日,中國發(fā)表《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于蘇聯(lián)政府1956年10月30日宣言的聲明》,首次明確提出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貫徹到社會主義陣營各國的關系中,這標志著“一邊倒”的外交路線的終結。
中蘇關系惡化后,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站在反蘇斗爭的前沿,毫不畏懼,表現(xiàn)出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他不斷分析國際形勢的新變化,提出了“中間地帶”理論。他把亞非拉稱為第一中間地帶;把西歐、日本和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稱為第二中間地帶?!爸虚g地帶”理論是“三個世界”理論的源頭。
毛澤東對世界的觀察越來越深入,到1974年,新獨立的國家已有近百個,而蘇聯(lián)執(zhí)行霸權主義政策,與美國成了兩個超級大國。就在這時候,毛澤東提出了“三個世界”的理論。他認為,美國、蘇聯(lián)是第一世界,是最大的國際剝削者和壓迫者,是新的世界戰(zhàn)爭的策源地;第二世界情況復雜,有的還同第三世界保持著不同形態(tài)的殖民主義關系,同時,所有的發(fā)達國家在不同程度上受著兩個超級大國的控制、威脅或欺負;第三世界的國家雖然取得了政治上的獨立,但還都面臨著肅清殖民主義殘余勢力、發(fā)展民族經(jīng)濟、鞏固民族獨立的歷史重任。毛澤東明確把中國放在第三世界中。毛澤東的“三個世界”理論很快走向國際舞臺。1974年4月,鄧小平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聯(lián)合國大會第六次特別會議,向世界公布了毛澤東提出的“三個世界”理論。從此,中國外交走上了緊密聯(lián)系和團結第三世界、爭取第二世界、與第一世界作斗爭的軌道。
鄧小平曾經(jīng)對毛澤東“三個世界”理論作了很高評價。1979年3月30日,在黨的理論務虛會議上,鄧小平深情地說:“現(xiàn)在可以看得更清楚,毛澤東同志在他晚年為我們制定的關于三個世界的戰(zhàn)略,關于中國站在第三世界一邊,加強同第三世界的團結,爭取第二世界國家共同反霸,并且同美國、日本建立正常外交關系的戰(zhàn)略,是多么英明,多么富有遠見。這一國際戰(zhàn)略原則,對于團結世界人民反對霸權主義,改變世界政治力量對比,對于打破蘇聯(lián)霸權主義企圖在國際上孤立我們的狂妄計劃,改善我們的國際環(huán)境,提高我國的國際威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p>
(責編 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