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余秋雨寫了那篇有名的《都江堰》后,在中國,唯一能與長城相提并論的似乎也就只有都江堰了。所以早就想去拜訪一下這個神奇的地方,找尋書上一幅又一幅精彩插圖和無休止的贊美篇章的根本出處。
但是去了以后我才覺得都江堰其實沒有什么好看的,站在堰上看到分水堤、寶瓶口,倒還不如在沙盤模型上看得有意思,起碼能讓我們想起小時侯自己玩沙堆過的“世界第一大奇跡”,觸動心靈的深處。
正在想的時候,背對堰景、面向我們的導游已經面帶微笑地把都江堰的來由、原理和當?shù)氐膫髡f故事敘述完了,“好,不走回頭路,咱們下堰吧!”
回望一眼,只能隱約又看到導游一再強調的“寶瓶”的“口”、魚的“嘴”,想起小時候老師組織去看芭蕾舞,“一會兒小天鵝出來時都好好看,數(shù)她轉了幾圈,記住啊,7圈,7圈?!?/p>
四川人真會掙錢,景點的名字叫都江堰,他們就把景區(qū)的名字也叫都江堰。于是以都江堰為實點,然后圈了個圈,圈兒上的點都被作為“都江堰景區(qū)”的一部分。于是,不繞這個圈兒,就讓我們看不到魂牽夢縈的那個點,還美其名曰“不走回頭路”,讓游客自以為實惠。整個在景區(qū)的游覽時間有2個小時,在堰上卻只待了15分鐘,其它全泡到了二王廟、觀海樓、景區(qū)公園、長長的濱河大道和它上面的小攤和商販上。
有個穿著老式藍色襯衫的老頭見到我們一幫學生,便上來和我們搭腔,“你們是學生吧?”他鼻音很重,說得有點不清楚?!班蕖保液斓鼗卮鹬?,他是過來推銷什么的啊?“你們是從哪來的呀?”“山西”、“太原”,“剛才你們聽導游講了沒有?講得怎么樣?……她講不清楚,我再給你們講講吧?!痹瓉硎莻€老導游,我又何必再過去聽第二遍呢?于是我故意走得慢點,與老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同行的肖巖便成了他最近的對象,肖巖是個老實孩子,朝我瞟了一眼,趕緊回頭聽老人激越的講解,看著老頭兒手舞足蹈,唾沫橫飛,而肖巖時不時地抹一把臉,我則時不時給他們來幾張?zhí)貙?,在后頭悠哉悠哉,拍拍照、賞賞景。老人穿得很涼快,藍色都被洗淡了的襯衫敞著襟,縱然太陽很毒辣,但老人的眼睛依舊瞪大著,似乎睜大眼球就能加快蒸發(fā)。“肖巖被攤上了!”我心想,然而肖巖的眉梢卻越來越凝重,時不時還回應幾句。真聽上了?我有點詫異,放下手里的相機向前湊了湊。
鼻音縱然有些濃重,口齒縱然有些不清,但確實不一樣,他并不像我們的導游一樣以時間為順序,從秦皇一直講到清末,再從民國講到新中國,而是以歷史哲學為出發(fā)點從原因結果到整體部分,從事物聯(lián)系又講到萬象矛盾,像掰橘子一樣,沿著邏輯的紋路,剝掉表層歷史的皮,一瓣一瓣地把都江堰的內質剝給我們看,并且讓我們聞到了果肉里面汁液的清香,那種我們不曾細細品味便急不可待地咬破橘子而錯過的清香,那種平時我們不曾注意卻忽然間顯現(xiàn)在和煦的陽光下讓我們詫異的清香,當然,這清香便是后話了。
走過長長的濱河大道上綠樹翩躚起的層層影擺,我們美美地聽著老人靈巧地剝著“都江堰的橘子”,“生活在現(xiàn)在四川的人們是幸福的呢!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秦以前這里并不是這樣。古時候人民生活在這兒最大的麻煩是岷江,逢夏必洪,洪退田蕪,這就得想辦法呀,于是開始有了李冰。要解決水患就得解決兩個問題,一要治水,二要治沙,而在古時候生產力不發(fā)達,與自然搏斗不僅要靠勇氣,還得拼時間,這就決定了治理水患必定是一個千秋萬代、繼往開來的工程,所以注定歷史上不會僅僅有一個李冰,而會有千千萬萬個李冰。漢朝蜀郡守文翁治過水,他也是李冰;元朝吉當普治過水,他也是李冰;明朝胡光、清朝丁寶楨、民國官興文都治過水,他們都是李冰。所以說李冰他是個開創(chuàng)性的人物,他為都江堰的歷史鑿了第一斧頭,但他治水后受益的灌區(qū)只占今天1000萬畝的1/5?!薄敖裉煲呀浻幸磺f畝啦?”真是不敢相信啊?!皩ρ?,李冰那時只修了2條干渠,今天卻有了55條了。當然,大多數(shù)都是解放后對灌區(qū)的3次擴建過程中做的,所以我們這些解放后的水利建設者也能算作是李冰了?!编?原來人家老人是水務局的,我說呢。
終于走完了長長的濱河大道,也不知什么時候,周圍竟圍了這么多同學,還有隨行夏令營的地質學會的工程師和電視臺的記者不斷地在點頭。
跨過一座橋,基本上就把“景區(qū)”這個圍繞了3/4了,轉眼。低矮灌木、花盆緊湊,進入了景區(qū)公園。老人很熟悉地帶我們穿過了漸欲迷人眼的亂花叢中,直奔主題一展覽館。館前的那口大青銅缸倒讓我想起了老家晉祠難老泉的甕,傳說難老泉原先也是水患頻繁,因為它的泉眼是一口不斷往外冒水的大甕,只因水母娘娘一屁股坐在了它的上邊,堵住了大口,留出了小縫,才成就了后世晉源萬畝良田。想想這岷江水,自然要比南老泉大出很多,千秋萬代,多少個像李冰一樣甘于奉獻的“屁股”才鎮(zhèn)住了岷江,成就了天府之國啊!玩笑之語。
展覽館絕好地運用了燈光與玻璃,一幅幅資料,一件件文物被牛眼燈照得亮亮。再經玻璃櫥窗的折射、散射、衍射更是熠熠生輝,而廳廊里卻“吝嗇”到不用一只燈的地步,讓人頓生一種對人類文明的無限崇敬,不禁想起了伊斯坦布爾萬神殿里圓頂蒼穹下的信徒對宗教的虔誠。
老人緊靠著玻璃窗站著,太擠了,幾乎我們所有的同學都把他圍住了。
“剛才在橋那邊給大家講述得不直觀,大家可以看看這幅灌區(qū)變遷圖。紅色的是解放前的,而其他一層一層都是解放后一次一次擴建的,這就體現(xiàn)了它始終是處在更新發(fā)展之中的,但我們也決不能因為這種面積的差異而小視了李冰的功績,因為他具有首刨性,為了建堰,他沒有火藥也敢鑿山開寶瓶口,奠定了都江堰的什么呢?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藍圖’。在李冰以后。解放前的千百年的治水過程中,在一沒系統(tǒng)科學理論的基礎,二沒重型機械的輔助下形成了樸素的科學經驗,使都江堰維系了千年,難得啊!你比如,修堤時需‘長、彎、高、淺、寬、亂’,還有‘遵歸制,毋擅變’,以及后來的‘乘勢利導’,‘因地制宜’等等,等等。所以在2000年第二十幾屆呢,好像是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吧,是不是呢?那位地質學會的同志?你也不大清楚,噢,反正是在2000年,他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但是我個人覺得不合適”,老人看了看我們,接著說,“你們想想,難道都江堰僅僅是人類文化的成就?哎!大自然厲害著呢!”這就是我所說的都江堰這個橘子難以讓人察覺的清香?!巴罅耍瑳]有岷江,需要修這個都江堰嗎?往小點,寶瓶口那座山要不是剛好薄,李冰他再厲害,他就再敢去掘山,如果那兒是座泰山他怎么辦?所以嘛,是大自然賦予了都江堰一個雄渾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怎敢奢談什么什么人的智慧、人類文化?所以這個工程就算不被李冰上馬,也要被張冰上馬。導游是不是給你們強調:這是中華民族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征,是炎黃子孫的驕傲?告訴大家,這是片面的,別聽她說,他們就是背的導游詞,沒有親身感受過。我認為,不僅是我認為,它事實就是這個樣子,都江堰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不恰當?shù)模瑧斦衣?lián)合國申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這才是對大自然的尊重??墒前?,當官的申請這個那個遺產僅僅是賺個門票的來由,游客的興旺,誰又會在乎這么個細節(jié)呢?”
完了以后,我們都爭著與老人合影,老人目光炯炯有神,一點都不渾濁,很上鏡。他還給我們留了一首詩,大家爭相抄閱:
黃帝子孫應學誰?
鷹蠶雞蛆任你需。
人們應學鷹與蠶,
千萬不要學雞蛆。
學鷹搏擊長空志,
無限攀登技科巔。
學蠶吐絲織綢緞,
一心為民無止端。
沒有什么精到的押韻、深刻的禪味,甚至直自得有點讓人哭笑不得,只是矯健的鋼筆字里包裹著一顆質樸的心,讀來精神抖擻,讓人感到老驥懷志的蓬勃,受到深深的感動。
一同走出景區(qū),繞完了這個大圈子,我最后要求拍一張老人的近身照作為留念,老人拭了拭臉上的汗,又系住了敞開的衣襟,為我留下了最后一張珍貴的照片。想起beyond為南非總統(tǒng)曼德拉所作的《光榮歲月》,倘若送給老人,倒也合適。
老人告別了我們,朝著入口的方向,估計是要再回去為其他人講解,他的背影漸漸遠去在喧鬧的人聲之中,堅挺、淡藍……眨眼我便看不到了,心中感覺像丟失了什么一樣。有點落寞。
其實熱情的老人甚至為我們留下了姓名、單位、詳細地址、郵編、電話(分固話和小靈通),方便我們聯(lián)系,我至今保留著。但我至今沒有聯(lián)系過一次,現(xiàn)在想想,覺得有愧于老人。
我不是四川人,不會去動“母親堰”的真情,而且我也不常吃米飯,就算吃米飯也不知吃的是不是川稻,自然無法生出與都江堰的共鳴。因此對于我一個“外人”,本來是很難去真正理解、感受都江堰的,但是有緣認識了老人,讓我真正尋找到了都江堰,感覺很幸福。
(責任編輯/紀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