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全國人民都喜歡看漫畫。說到底,誰會不喜歡漫畫呢?
經(jīng)常做功課或讀書不到半小時,就會以上廁所、喝水等種種理由離開書桌的兒子,居然一動也不動地坐在書桌前大半天,異乎尋常地“用功”,讓為娘的我在感動之余也起了疑心。
為了打探虛實,我以一盤切好的水果為道具,以慈愛體貼為面具,輕步掩至其身后。
“好小子,怪不得大半天坐著不動呢,原來是在看漫畫!”
我大聲嚷,兒子嚇得從椅子上跳起來,連忙把漫畫書一合往我手上一送。
“好啦,給你給你,讓你先看啦!”
“這才像話嘛,古人說‘有酒食先生饌’,今媽添言道:有漫畫書要先呈給媽媽閱讀。知道不?”
訓(xùn)話完畢,我就地一坐,翻開漫畫書開始津津有味地看起來。兒子也將身子溜到地板上,把頭湊過來,指指點點地向我簡介這本漫畫書的故事大綱、主配角名字和背景。
“這個主角將太,是北海道一個壽司店主的兒子,為了學(xué)得做壽司的技藝,幫助父親把壽司店經(jīng)營得更好,在中學(xué)畢業(yè)后,就獨自一人跑到東京去拜師學(xué)藝。他吃了好多苦,受到好些人的欺負,但都不氣餒,最后終于贏得了壽司新人比賽冠軍,成為日本最有人氣的壽司大師傅?!?/p>
“這個叫佐治的人,是將太的師兄,他老是找將太的麻煩,設(shè)計謀陷害將太,結(jié)果,在壽司新人賽時,因為急著想要表現(xiàn)自己的技術(shù),沒有把食客喜好的口感考慮進去,被將太給打敗了?!?/p>
我邊聽兒子的“劇情人物介紹”,邊翻看著漫畫書,越看越上癮。當天的午餐就讓家人去“自謀生路”,下午則和兒子攜手共奔書店,搬回了全套《將太的壽司》漫畫集。母子兩人肩并肩、頭挨頭地用功讀書,并不時停下來討論書中壽司的做法,拿來和我們以往曾在日本料理店所吃過的壽司做比較。
我這才明白壽司師傅要制作出一個博得客人稱贊的小小壽司,在選米、煮飯、挑選魚貝類、切食材的刀功、捏飯團等細節(jié)上,都不能有絲毫馬虎。
同時我也對這本漫畫書的作者產(chǎn)生敬佩,想必他為了繪制這套漫畫,沒少下功夫去研究壽司,要不然是不能將枯燥的制作壽司理論和嚴肅的鼓勵努力向上、遇挫不餒的人生大道理,化作引人津津樂讀的漫畫的。
最后,我甚至跑去買了一整套做壽司的器具與食材,把漫畫書當成食譜,一步步地學(xué)做起壽司來。
當我自己還是 “青春少年妞”的時代,也曾經(jīng)著迷過漫畫。記得在那個年代里,我們這群孩子癡迷的是劉興欽先生所繪制的《大嬸婆與阿三哥》,透過兩個小品人物型的男女,讓我們了解學(xué)習(xí)到許多臺灣的俚語、民俗與待人處世的道理;男孩子們還著迷《四郎真平》的武俠漫畫,據(jù)說有孩子迷到自己刻了把木劍,背著離家上山去找高人學(xué)武呢。
美國漫畫大師繪制的《加菲貓》、 《小狗史努比》、 《小淘氣阿丹》、 《大力水手》,也陪伴我度過了不少年少歲月。
后來日本漫畫入侵臺灣,我在懷著兒子時,將《機器貓小叮當》當作一日三餐的甜點再三閱讀,結(jié)果生下一個“小叮當和大雄綜合體”個性的兒子;懷女兒時,迷上香港作家王澤的《老夫子和大番薯》,女兒出生后體態(tài)神似“大番薯”,不知這是否也算是“胎教”的影響?
自己雖也走過迷戀漫畫的歲月,但仍然無法將漫畫書視作“正經(jīng)書”。直到和兒子一起閱讀這套《將太的壽司》后,我才開始將漫畫書與“優(yōu)良讀物”畫上等號,允許孩子去買漫畫看漫畫,但前提是那些漫畫必須“媽媽先看過”。
從那以后,我跟著兒子女兒一起閱讀過許多漫畫書??吹镁昧?,心里把這些漫畫書大致分了三類:有我欣賞喜歡的,和孩子一起百看不厭的;也有被我斥之為“畫得亂七八糟會教壞孩子”,禁止孩子去閱讀的;還有被歸于必須在媽媽陪同下一起閱讀和作討論的“輔導(dǎo)級”漫畫,如“蠟筆小新”。
《蠟筆小新》是女兒上小學(xué)四年級時,深受臺灣小孩狂愛的一套漫畫書。漫畫書里的主角小新,總是動不動就愛暴露出小雞雞,亂掀媽媽、老師或班上女同學(xué)裙子,口出“色狼言語”。
這套漫畫書曾被我列入“禁書”,不準孩子閱讀,但后來還是在女兒書包里發(fā)現(xiàn)了它,據(jù)她分辯說:“大家都在看,你不看就跟同學(xué)沒有共同話題?!焙髞砦揖蛯⑺腥胗筛改概阕x的“輔導(dǎo)級”讀物。
看過小新的種種劣行后,不免會擔(dān)心,女兒班上的男同學(xué),是否會仿效小新去騷擾班上女同學(xué)呢?于是便選了個黃道吉日,去女兒學(xué)校做突擊檢查。
到校時,恰逢下課時間,只見女兒班上那些頑皮如小猴子般的男女同學(xué),把他們班主任當作是一棵大樹在他身上攀爬。而當時臺灣媒體正如火如荼地披露一些學(xué)校男老師性侵小女學(xué)生的事,因此看到如此情景,我很是緊張,立刻將小新事件列為“遠慮”,“近憂”起青春期的女兒來。
左右觀看、仔細尋找后,我欣慰地發(fā)現(xiàn)女兒并沒有“掛”在老師身上,而是笑嘻嘻地站在一旁。我頓生欣慰之感。
嗯,這“大家閨秀”的儀態(tài),肯定是出自于我平日優(yōu)良家教使然。
然而事后詢問女兒,女兒的回答竟然是:沒有“掛”在老師身上,是因為跑得慢了一點,被同學(xué)擠到了一邊。
聽完,我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趕緊去買了本以漫畫體呈現(xiàn)的《我長大了》性教育書,跟女兒一起閱讀。
而除了漫畫書,“動漫”在我們家也被分級,不過只有“禁止級”和“輔導(dǎo)級”兩種,要么就是不準看,要看媽媽就一定要跟著看。
原因很簡單,因為媽媽我也愛看?。?/p>
由于臺灣電視臺所播放的卡通多半是從日本引進,因此跟著孩子看了許多日本動漫,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有《櫻桃小丸子》、《忍者亂太郎》、《名偵探柯南》。
還有那些可以稱之為經(jīng)典的《風(fēng)之谷》、《天空之城》、迪斯尼的《米老鼠與唐老鴨》,以古老民間故事為腳本繪制的《小美人魚》、《花木蘭》等動畫片更是百看不厭。
這種一套漫畫書和動畫片母子女三人搶著看的習(xí)慣,一直維持到兒女分別升上中學(xué)。我們在看漫畫的“品味”上開始產(chǎn)生分歧后,對于他們喜愛的如《美少女戰(zhàn)士》、《灌籃高手》等漫畫我多半提不起興趣,我的工作僅限于把關(guān)審查。只有在談到敖幼祥所繪的《烏龍院》、蔡志忠所繪的《老子說》、《莊子說》等漫畫時,雙方話題才能有所交集。
我相信如果我的孩子在為人父母后,也能擁有如此一段和孩子一起搶看漫畫的時光,他們一定會慶幸自己借著共享這些漫畫或動漫,而讓親子之間有“說不完的話”。從閱讀共賞中,我觀看學(xué)習(xí)到許多風(fēng)俗民情,更從中看見了隱含于畫面后的信任和愛;學(xué)習(xí)到對人和自然萬物的尊重,留下許多和子女共同歡樂成長的記憶。
編后:
在和很多家長交流中,他們都對孩子癡迷于漫畫書和動漫憂心忡忡。這時,他們一定忘了自己年幼時,總是為了看“花仙子”、“一休哥”的故事而顧不上吃飯,忘記了做作業(yè)。一個美好的故事,能在孩子的心靈中種下一顆美麗的種子??蔀槭裁匆蛔隽思议L,就有了雙重標準?
率性的郜媽用自己的智慧,打通了與孩子溝通的隔閡,又自然地引導(dǎo)了孩子的認知。這讓我豁然開朗:有這樣的心態(tài)打底,與孩子之間還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
給孩子種下愛和快樂的種子,孩子長大后才有愛和快樂的能力。一個母親的智慧能決定幾代人的幸福。
編輯·牛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