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入絕境
要說肓鰻得先說溶洞,溶洞是盲鰻等盲魚的老家,正是漆黑的溶洞讓它們走上了漫漫進化之路。
6億年前的前震旦紀,地球上的山脈劇烈運動,碰撞斷裂后形成了很多洞穴,后來有水從地上和地下涌來,便成了大小不等的溶洞。因為高溫和沒有光合作用,溶洞一向死氣沉沉,沒有生命。直到有一天,幾條不知深淺的鰻魚誤打誤撞地游了進來,才給幽幽的溶洞帶來一線生機,稍作巡視,感覺無趣的鰻魚正要離去,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地震坍塌的巨石堵住溶洞的出口,可憐的鰻魚只好試探著游向黑暗的深處……
進化神功
迷惘是短暫的,絕望是一時的,唯有求生的力量是永遠的、頑強的、難以戰(zhàn)勝的……
鰻魚逐漸適應(yīng)了沒有陽光,沒有綠色,沒有競爭的環(huán)境,為此它付出的代價是失去了明亮的雙眼和美麗的膚色,透明的身體連椎骨和內(nèi)臟也清晰可見:因為依靠過濾水中的微生物存活,漸漸地連上下頜也退化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靈敏的觸須和吸盤。在動物分類上被歸為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圓口綱,已成為寄生魚類了。
進化在一定意義上是公平的,失去的東西會在別的方面獲得補償,盲鰻當然也不例外。動物生存的目的是繁衍,而肓鰻不幸喪失追逐異性的本領(lǐng),那好,就讓它們自己來完成傳宗接代的工作吧,無須另一半的參與。
這太有創(chuàng)意了,無形中將動物界最辛苦、最消耗、最危險的事情,變得簡單輕松,就像變魔術(shù)一樣。在交配季節(jié),它先充當雄體,自我受精后,它又變?yōu)榇企w,直至產(chǎn)下自己的后代。
經(jīng)過惡劣環(huán)境的錘煉,盲鰻不怕熱,也不怕冷,能在10℃~35℃的水中生存,這是所有魚類都不具備的功能。更為神奇的是,為了挨過漫長的無食歲月,它進化出了4顆心臟,半年內(nèi)不吃東西,仍安然無恙。
以弱凌強
沒有人能說清,鯊魚在大海驕橫稱霸了多少年,它們的兇悍不僅表現(xiàn)為高居食物鏈的頂端,是海洋生物通吃,而在于它們那戲耍已經(jīng)到手獵物的本性。當海豹、海獅和信天翁等動物不幸成為它們的午餐時,鯊魚卻不急于吃掉獵物,而是將獵物在水面拋來拋去,使獵物在斃命前飽受煎熬。所以,人們將鯊魚比作冷面殺手。
難道鯊魚就沒有天敵嗎,如果有,那它又是怎么被吃掉的呢?
鯊魚的克星是盲鰻,盲鰻清楚,論實力自己根本不是鯊魚的對手,人家一顆牙齒都要比自己重幾十倍,但盲鰻自有克敵法寶,所以開始接近鯊魚時,就顯得很從容自信,從它游動的姿勢便可看出,優(yōu)哉輕松。
穩(wěn)坐霸主地位久矣,鯊魚早就習(xí)慣了各色魚族的追捧獻媚,有的是對它心懷敬畏,有的是想撿拾點殘骨碎肉,有的是想借助鯊魚的神威嚇退自己的天敵。所以,鯊魚對活動在自己身體上下的小魚兒并無提防。何況,盲鰻的出現(xiàn)是以親昵形式開場的,即使有警覺片刻也很快被傲慢融化了。
盲鰻用黏滑的吸盤吸附在鯊魚身上,而將其中的利齒藏好。它那不斷分泌黏液的吸盤,在皮膚上移動,想必是麻酥酥的,帶來一種快感,所以鯊魚美滋滋的,很是受用,已然把盲鰻當做自己的朋友了。
置敵于死地
已經(jīng)是穩(wěn)操勝券了,就差一步了,盲鰻依然不急不火,在鯊魚的腮邊停留了好一會兒,它才在鯊魚盯住一只海龜時閃身而入,進入鯊魚的身體。至此,它將在這海洋霸主的體內(nèi)一顯身手,讓穩(wěn)居食物鏈頂端的家伙嘗嘗纖柔盲者的厲害。
得手的盲鰻立刻在鯊魚體內(nèi)施展餐餮之功,它吸盤的口內(nèi)有肉質(zhì)的舌,舌上兩排角質(zhì)利齒,以活塞狀啃食獵物,一小時能吃下自己體重兩倍的血肉。小東西集體觀念還挺強,一邊進食一邊釋放黏液向同類傳遞信息,呼朋引類,分而食之。用不了多久,一條鮮活的大鯊魚便被它們吃得只剩下空蕩的皮囊。
由此可見,盲鰻可不是簡單的寄生者,而是熟讀戰(zhàn)策有勇有謀的驍將,為了趕赴這頓美餐,孫臏的三十六計,它諳熟自如地運用了1/6。
開始時“瞞天過海”兼“笑里藏刀”以追星族身份出現(xiàn),成功接近目標后“暗度陳倉”。為盡快結(jié)束戰(zhàn)斗,它集中兵力“釜底抽薪”,獵物一旦斃命就可能成為其他獵食者的獵物,所以盲鰻必須“走為上計”。
弱者的地位并不可怕,只要用心積攢自己的智慧和勇氣,你不僅能與強者一爭高低,還有可能打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