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絕纓”的故事記載于漢代劉向的《說苑·復(fù)恩》。
故事的本身并不復(fù)雜。公元前605年,楚莊王平息了一次叛亂。班師回朝后,莊王在宮廷內(nèi)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慶功會,大擺筵席,犒勞各位有功之臣。群臣們一個個把盞言歡,盡情暢飲,傍晚大家依然酒興未盡。莊王下令點(diǎn)起蠟燭,在宮內(nèi)搞起了燭光宴會,讓大家繼續(xù)狂歡。
為了給群臣助興,莊王還讓自己的愛妃許姬給群臣敬酒。愛妃給大家敬酒,被敬者自然是臉面有光,能不感恩戴德,感激涕零?楚王的愛妃許姬當(dāng)然也屬于超級絕代佳人,讓人看了,難免會起非分之心。雖然莊王在楚國是老大,但他卻管不了群臣頭腦中的心猿意馬。再加上酒這個玩意兒常常誤事亂性,于是許姬敬酒就敬出了一場風(fēng)波來,還差點(diǎn)釀成了一場嚴(yán)重事件。
正當(dāng)許姬給大家一一敬酒之時,突然一陣大風(fēng)吹來,把宮內(nèi)大廳里的燭火全部吹滅了。這時就有人趁著四下一摸黑的機(jī)會扯住了許姬的衣袖,想要吃她的豆腐。但許姬并沒有馬上聲張,而是順手將那個輕薄之徒的帽纓扯了下來,然后請求莊王查出這個人后嚴(yán)加處治。
在宮廷之上竟然有人膽敢向王妃伸出咸豬手,這是何等嚴(yán)重的事情。別說莊王是一國之主,就是普通百姓的妻子女友受了這種羞辱,也是難以容忍之事。但是莊王聽后,卻對群臣說:大家都把帽纓摘下來,今天大家要盡興痛飲,不醉不休。于是,大臣們都摘下自己的帽纓后,莊王才命令點(diǎn)燃蠟燭。
許姬對此感到非常驚訝,宴后她埋怨莊王不為她出氣。莊王說:我與群臣難得一起盡情歡樂,有人酒后失禮,也情有可原。如果為了這件事而誅殺功臣,會使將士們心寒,大家還會為楚國盡心盡力嗎?許姬聽后心悅誠服,不由贊嘆莊王處世高明。
后來楚莊王率領(lǐng)軍隊攻打鄭國,不料被鄭國的伏兵圍困。正在危急時刻,楚軍中一名叫唐狡的副將單槍匹馬沖入重圍,救出了楚莊王。事后,莊王要重賞唐狡,唐狡辭謝說:“絕纓會上,扯許姬衣袖的正是下臣,蒙大王不殺之恩,所以今日舍身相報?!鼻f王聽后不勝感慨。
毫無疑問,楚莊王對唐狡是有恩的。這是一種不殺之恩,更是一種寬容之恩,保全之恩。莊王的寬容,不僅保全了唐狡的性命,還保全了唐狡的名譽(yù)。對于莊王之恩,唐狡也是心知度明,感恩戴德的。所以后來才有了他危難之際顯身手的報恩之舉。莊王施恩,源于他博大的胸襟與度量,還有他在政治上的高瞻遠(yuǎn)矚。唐狡報恩,則可以說屬于中國士大夫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高貴精神與恢弘氣度?!敖^纓”這個典故,也在中國感恩文化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至今依然還能給人以啟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