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廚房有多久沒見過煙火了?你是不是已經(jīng)對周圍的飯店了如指掌?你是否已經(jīng)把各種不同價位的飯店當(dāng)成了你自己家的餐廳?其實,在春節(jié)這樣屬于親人團圓、朋友相聚的日子里,在家吃晚餐,會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到很自在,一起共度祥和美好的時光。如果是因為特別的場合,或是為了改變生活步調(diào),外出用餐是很好的選擇,但是沒有什么可以取代我在家吃飯所獲得的樂趣。
在春節(jié)這幾天的宅生活里,為家人,或者三五好友,做上幾道拿手的好菜,然后和他們一起坐在溫馨的家里,聽著不絕于耳的贊揚聲,會感到由衷的溫暖和自豪,雖然我們所做的飯菜也許不像高級餐廳那么精致,但可以很輕松地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最后,當(dāng)我們用餐完畢時,并不需要擔(dān)心誰付賬。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雖然現(xiàn)在川菜粵菜湘菜滿街都是,但嘗嘗鮮可以,在自己家里,我們最熟悉的依然是魯菜。位居八大菜系之首的魯菜,味中庸,合眾人口感。雖然在濟南大街小巷的魯菜館都能吃到魯菜,但真正自己動手去做,恐怕也得學(xué)其一二,帶著這個目的,我們來到了位于民生大街的至尊源魯菜館,見到了“魯菜泰斗”顏景祥的親傳弟子、魯菜大師杜建德先生,充分領(lǐng)略了魯菜的特色,同時也把一些制作方法介紹給讀者,這些魯菜的代表作不僅口味上佳,而且也易于制作,假日里,不妨系上圍裙,下廚一試哦!
九轉(zhuǎn)大腸
提起魯菜,有一個菜不能不提,那就是九轉(zhuǎn)大腸,相傳清朝光緒初年,濟南九華林酒樓有菜名為“紅燒大腸”。一些文人雅士食后,感到此菜確實與眾不同,別有滋味,為取悅店家喜“九”之癖,稱贊廚師制作此菜像道家“九煉金丹”一樣精工細(xì)作,便將其更名為“九轉(zhuǎn)大腸”。
此菜色澤紅潤,大腸軟嫩,兼有酸、甜,香、辣,成五味,為山東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菜。
主料:豬大腸500克
輔料:精鹽3克,料酒15克,味精2克,白糖50克,白醋20克,白油(即豬油)15克,蔥姜蒜末20克,香菜末1 5克,清湯500克,花椒油10克,砂仁面、肉桂面、胡椒面,豆蔻面共10克
制作:
將豬大腸洗凈,用50克醋和少許鹽里外涂抹揉搓,除去黏液污物,漂洗后放入開水鍋中,加蔥、姜,酒燜燒熟,撈出切成3厘米長的段,再放入沸水鍋中焯過,撈出瀝水備用。
鍋內(nèi)加入白油燒至雞血紅色,放入大腸煸至上色,烹入料酒,放入蔥姜蒜末,加清湯,開鍋后加入精鹽,白糖,燒至湯濃時加入白醋、味精、胡椒面,砂仁面,肉桂面、豆蔻面,翻勻收汁,淋花椒油,撒上香菜末,起鍋擺入盤中即可。
注意:
1、肥腸用套洗的方法,里外翻洗幾遍去掉雜物,放入盤內(nèi),撒點鹽、醋揉搓,除去黏液,再用清水將大腸里外沖洗干凈:
2、將洗干凈的肥腸先放入涼水鍋中慢慢加熱,開鍋后10分鐘換水再煮,煮肥腸可加姜,蔥,花椒,以便除去雜味,
3、油炸前要先放入開水鍋內(nèi)煮至硬酥。如肉質(zhì)不熟,就入鍋油炸,烹制不易入味。
爆炒腰花
此菜也是魯菜的代表作之一,其特點是色澤美觀,鮮香脆爽,營養(yǎng)豐富。
主料:豬腰500克
配料:木耳30克,青蒜段15克、荸薺片10克
調(diào)料:醋20克、醬油10克、味精1克,料酒10克,蔥姜蒜末10克、淀粉10克、花椒油10克。
制作:
1、將豬腰洗凈,一剖兩片,除去腰臊,剖成麥穗花刀,切成長條,放入花椒水中浸泡。是為去腥和保持嫩度。
2、將浸泡好的腰花放入碗內(nèi),用濕淀粉拌勻待用(也可加醬油、淀粉拌勻)。荸薺片、木耳各用水氽過。
3、取一小碗,倒入醬油、精鹽、味精、紹酒、清湯、濕淀粉調(diào)成芡汁。
4、炒鍋內(nèi)加入花生油,置旺火上燒至八成熱時,將腰花入油迅速滑散,卷縮成麥穗狀立即撈出(約三四秒鐘)。
5、炒鍋內(nèi)留少量油,燒至八九成熱時,放入腰花迅速撥散倒入漏勺。勺內(nèi)留油,放入蔥姜蒜末,烹醋,倒入腰花及配料,迅速翻炒,烹入汁翻勻,淋花椒油出勺,裝盤即可。
糟溜魚片
糟溜魚片是一道傳統(tǒng)名菜,特點在于魚肉滑嫩無比、湯汁醇厚、糟香濃郁,堪稱魯菜一絕,乃是懂行的食客進山東菜館必點品種。其實這道菜的制作工藝極其簡單,只要用心做個一兩次就能摸到其中的竅門,做出讓家人唇齒留香、大呼過癮的美味佳肴。
主料:黑魚肉300克
配料:冬筍50克、泡木耳30克。
調(diào)料:糟汁75克、清湯150克、精鹽1.5克、味精1克,蔥姜蒜末10克、雞油10克、蛋清1個,濕淀粉25克。
制作:
1、將魚肉切成長5厘米、寬3 5厘米、厚0.3厘米的片,上漿抓勻,冬筍切片,木耳撕成片,用開水氽透備用。
2、勺內(nèi)加入白油,燒至三成熱時,下入魚片劃透倒入漏勺,勺內(nèi)留底油,放入蔥姜蒜末炸出香味,倒入糟汁,加清湯,精鹽、味精,開后打入沫,用濕淀粉勾芡,用手勺輕推動倒入魚片,翻勻淋雞油盛入盤中即可。
注意:
糟汁可以自己制作,在海鮮市場買香糟膏,然后用廣東米酒浸泡。糟汁或者香糟酒在大一點的超市中就能買到,實際操作的時候也可不放。
棒子魚
濟南人把玉米叫做“棒子”。把濟南大明湖所產(chǎn)猴子魚取精肉打上花刀,入油鍋中炸之,魚肉遇熱卷曲,形似玉米,稱之為“棒子魚”。澆以糖醋汁,色澤金黃、形態(tài)逼真、外焦里嫩、甜酸適口,是濟南傳統(tǒng)菜。
主料:草魚一條(濟南俗稱猴子魚)
調(diào)料:白糖200克,醋100克、蔥姜蒜末15克,精鹽2克、醬油5克、清湯250克,濕淀粉50克
制作:
1、將魚去鱗,開膛洗凈。貼著魚骨用刀把魚片成兩扇,片去胸刺和魚肉上面的小刺,修整好。把魚皮朝下放在菜墩上,在魚肉上面每隔0.5厘米打上斜十字花刀(深度為魚肉的三分之二),用精鹽,南酒腌至入昧。
2、用雞蛋黃、濕淀粉、面粉和成蛋黃糊。先將腌漬好的魚扇均勻地蘸上一層干面粉,再掛上蛋黃糊,最后在有刀花的一面沾上面包渣;
3、炒勺置中火上。放入花生油,燒至五成熱時,處理好的魚扇卷成棒子形,放入油中炸至淡黃色撈出,炒勺內(nèi)花生油改用大火繼續(xù)燒至九成熱時,再一次下入棒子魚,待魚肉呈金黃色時,撈出。
4、炒勺留少許底油置旺火上燒熱,下入蔥、姜、蒜末熗出香味,烹入醋,放入清湯、白糖、精鹽,燒沸后,用水淀粉勾芡,澆在棒子魚上即成。
注意:
1、整魚去骨要貼近魚脊骨,切勿弄傷雨披。
2、掛糊宜少不宜多,以免刀花張不開,影響成菜形態(tài)。
3、此菜也可以不澆糖醋汁而以椒鹽蘸食,名為“干炸棒子魚”:或澆用番茄醬烹制的番茄汁,名為“番茄棒子魚”。
滑炒里脊絲
特色:色澤雪白,肉嫩滑爽
主料:里脊肉300克
配料:冬筍100克、青蒜20克
調(diào)料:清湯200克、精鹽1.5克、味精1克、料酒10克、蔥姜絲10克、蛋清一個、濕淀粉15克
制作:
1、先將里脊絲切成長15厘米,粗0.3厘米的絲,冬筍切成5厘米長的絲,青蒜切成段;
2、肉絲放入碗中。加入蛋清、精鹽、味精、淀粉抓勻上漿,
3、湯勺上火加入水,將筍絲氽透撈出。另起勺加入白油,燒至四成熱時,倒入肉絲用筷子劃散,斷生倒入漏勺,勺留底油,熱后放入蔥姜絲爆鍋,加入冬筍炒透,再烹上料酒,加入清湯、精鹽、味精、肉絲,開后加入青蒜段翻勻,盛入湯盤中即可。
注意:
這道菜很考驗刀功,特別是切里脊絲的時候,如果不好切,可以把肉放入冰箱稍微冷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