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電視臺“探索”節(jié)目播放了國外關于USO的報道。所謂“USO”,是“不明潛水物體”的縮寫,簡稱USO。它和人們比較熟悉的LJFO(不明飛行物)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它是出現(xiàn)在海洋中的不明物體。據(jù)報道,1902年,航行在非洲西海岸幾內亞海域的一艘英國貨船上的一名水手,第一次看見USO。
此后,關于USO報道時有所聞,據(jù)目擊者稱,不明潛水物行動迅捷,下潛深度遠遠超過現(xiàn)有的潛艇,它的出現(xiàn)往往且會導致附近的艦船和陸地上各種電子設備如雷達、聲吶、無線電失靈,這一特點和UFO相同。但是,說到底,USO究竟是什么東西?至今仍是個未解之謎。所有的判斷多半是一種猜測,一些人認為USO是一種大氣現(xiàn)象引起的幻影,如同海市蜃樓;另外一種觀點認為,它是外星生命的運載工具,甚至認為在海洋深處有外星人的基地。
外星生命是否存在,這個問題至今主要是科幻小說家頭腦里的產物,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估計也不會有公認的答案。但是,這并不妨礙科學家對此進行思考,或者悄悄地進行研究和探索。我這樣講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點根據(jù)的。
英國生物物理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1916~2004)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發(fā)表的訪談錄中,曾經披露了他對外星生命的關注。這篇題為《生命的種子》的訪談錄,最早刊登在美國的科普刊物《OMN》的“大師訪談”專欄,由戴維·洛維克采訪完成。
弗朗西斯·克里克是生物學界享有盛譽的一代大師,他因與詹姆斯·沃森合作發(fā)現(xiàn)DNA的雙螺旋結構,解開了遺傳基因的密碼,共同獲得了196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題為《生命的種子》的訪談錄,一開始便是圍繞DNA發(fā)現(xiàn)的過程,以及新分子生物學的前景而展開的。接下來的話題轉移到克里克的一本著作《生命的本質》,這是最令人感興趣的,
問:是什么原因使您認為地球生命是由另一個星球上的生物送過來的?
克里克:我第一次有這種想法是在1971年,在前蘇聯(lián)召開的一個會議上。這個會議是由美、蘇科學院共同主辦的,討論的主題是與外太空生物聯(lián)系的計劃。我們在會議中討論到一個觀念,大意是說遺傳密碼的統(tǒng)一性使生命的發(fā)展過程似乎出現(xiàn)了瓶頸現(xiàn)象。此外,我還了解到宇宙的歷史已足以讓生命演化過兩次;也就是說,在太陽系和地球形成之初或之前,宇宙可能已出現(xiàn)過有能力發(fā)射火箭的高度文明。所以當時我和索爾克研究中心的一位同事萊斯利·奧格爾共同提出了“有意的播種”理論。
問:那些播種生命的“星際農夫”是用什么方法把他們的“種子”散播到未經開發(fā)卻有萌生能力的行星上呢?
克里克:要是把基礎物理理論考慮進去的話,我基本上是排除光速或超光速太空飛行的可能性的。我想應該是用火箭以1%光速的速度飛行了好幾千年才比較可能。因為這種速度比較合理,也才可能讓它們在不到一萬年之間,把宇宙間具有足以支持生命條件的恒星系統(tǒng)都一網打盡。
此外,克里克還談了幾個非常重要的觀點:(1)外星人使用類似基因分離技術,制造出適合在目標星球上生存的細菌種類;(2)外星人送到地球上繁殖的生命可能是細菌或酵母菌,后者的可能性大于前者;(3)外星人若訪問地球,不會完全是善意的;(4)外星人的長相,與地球上的人類應該是不同的;(5)人類若無法確定地球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存在的地方,將會非常危險,因為隨時可能遭到外來的侵襲。為了自保,也有必要研究是否存在外星生命。
克里克的這番話,在某些人看來,給它扣上“偽科學”的帽子最合適不過,或者指斥為科幻作家的野狐禪。其實,這位科學大師的談話是非常嚴肅的。他和索爾克研究中心的萊斯利·奧格爾共同提出“有意的播種”理論,雖然目前僅僅是一種科學假說,卻是建立在生命的本質即遺傳基因的密碼基礎上的。
在解開地球生命的密碼之后,進而從大宇宙的尺度,探索地球生命的起源,這正是克里克和索爾克研究中心的萊斯利·奧格爾研究的深度。這是超前的研究課題,也是超越時代的探索,他進而指出:“最耐人尋味的一點是,我們可能會發(fā)現(xiàn)1000~2000年后我們也是如法炮制,在從事播種生命的工作?!笨梢娍死锟藢@一探索的前景充滿自信。
眾所周知,地外文明和外星人,以及地球文明與地外文明的接觸,一直是科幻小說長盛不衰的題材。
有關外星人題材的科幻作品,無論是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盡管受到讀者和觀眾的青睞,同時也因為它的科學依據(jù)不足而遭到質疑,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毫無價值的胡思亂想。
正是如此,克里克的訪談錄《生命的種子》所透露的一些大膽的想法,不僅為科幻小說有關地外文明和外星人的題材,提供了權威的科學依據(jù)和哲學思考,同時也深刻地說明,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也促使科學家對于宇宙奧秘和大千世界的思考更加深化,更加富有創(chuàng)意。這是十分可喜的現(xiàn)象。
科學家的使命不是重復前人的知識積累,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去突破,推翻,創(chuàng)新,從而實現(xiàn)科學的發(fā)現(xiàn)。
正是如此,以人類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不過200來年的歷史,面對迄今已46億年的地球歷史和宇宙大爆炸已150多億年的現(xiàn)實,任何時候都不能輕率地認為人類掌握了終極真理,更不能對一切未解的自然之謎采取簡單的否定。要做到這一點,科學家必須不斷突破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敢于幻想??茖W發(fā)現(xiàn)和技術發(fā)明的歷史證明,大膽地想象,小心地求證,是科學家最寶貴的品質。
由此,我們是否可以引伸出這樣的結論:關于地外文明和外星人的話題,同樣是需要認真思考,需要認真下功夫開展研究的一個科學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