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女性子宮內部雖然空間狹小,卻可能存在各種危險的病變。以往,不少女性對于子宮腔內病變的認識不足,醫(yī)師則在判別、定位、處理病灶時存在一定的疑惑和誤區(qū)。比如以往對于未脫出的黏膜下肌瘤、宮腔內的異常贅生物,或是官腔內殘留的異物等,動輒就要武斷地采用手術切除整個子宮,而宮腔鏡在國際醫(yī)學界的發(fā)明和使用,使得這一現象得到了改觀。
目前,宮腔鏡可分為全景式宮腔鏡、接觸式宮腔鏡和顯微宮腔陰道鏡。另外,宮腔鏡還可分為檢查鏡和手術鏡。運用宮腔鏡進行檢查的一般過程如下:首先啟動宮腔灌流系統(tǒng)將宮腔膨開,然后放入與微型攝像機連接的鏡頭,邊進入宮腔邊觀察,鏡頭所攝取到的景象被輸送到電腦屏幕上,醫(yī)生通過電腦屏幕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宮頸管內和宮腔內的情況。
通過宮腔鏡不僅能確定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觀和范圍,對病灶表面的組織結構進行細致的觀察,并在宮腔鏡指示下進行活檢取材和定位診刮,提高了對宮腔內疾病診斷的準確性,彌補了傳統(tǒng)診斷方法的不足。更為重要的是,官腔鏡在發(fā)現子宮內膜癌方面,尤其是在癌僅限于黏膜表面時,具有重要作用。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適合采用官腔鏡手術。適合這類手術的疾病有以下幾種:黏膜下子宮肌瘤、突向宮腔的子宮肌壁間肌瘤、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縱隔切除術、子宮內膜息肉及官腔粘連分解術等。
微創(chuàng)手術所倡導的人文關懷也可以借助宮腔鏡的運用得以實現。官腔鏡手術的開展,可以使許多原來依靠傳統(tǒng)方法需切除子宮的患者,避免了開腹手術,保留了子宮。近年來,隨著官腔鏡技術的發(fā)展和顯微官腔陰道鏡的應用,為幼女、未婚婦女以及宮頸狹窄的婦女的陰道、宮頸及宮腔病變的診斷和治療,帶來了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