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樂意單純?yōu)榄h(huán)保而恢復70年代的苦行僧生活:頂著風塵騎車上班,上街吃拉面或湯圓自帶碗筷,拎著竹籃子或布袋子上菜場……這對‘80后’和‘90后’來說,是古怪而不方便的選擇,然而,如果你把這些說成是時髦的,則又另當別論?!本W(wǎng)友拉拉在博客上說出了環(huán)保政策推行的成敗關鍵:你不能把這說成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迫使全國人民去執(zhí)行,你得把這說成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充滿個性的、時髦的選擇,這樣,環(huán)保決策才會招來大群的粉絲。
自2008年6月1日起,商場、超市、集貿(mào)市場都不再無償提供塑料袋,如果你想要一個像從前一樣的塑料袋,你得另外支付1角到5角不等的“環(huán)保傷害費”。這一新聞在公布時確實引起不小的轟動。中老年婦女立刻行動起來,忙著囤積免費塑料袋以備6月1日以后用,或者在社區(qū)展示會上展示她們縫制的“環(huán)保布袋”。年輕的“月光族”哪里會計較這個?一位“80后”滿不在乎地說:“到時多1塊錢可以買5個中號塑料袋,像我喝一杯奶茶就要花掉8塊錢的人,會因為這個感到不安嗎?”
政策的制定者們肯定沒有想到這一層:對年輕人來說,經(jīng)濟上的約束并不能讓他們自愿放棄對塑料袋的依賴。塑料袋的方便會戰(zhàn)勝由此帶來的對環(huán)境的負疚。除非,除非你有辦法證明塑料袋是“老土的、落伍的、非浪漫主義的兜兜”。
看過法國的一個公益廣告片,片子的主旨是:“沒有拎手的環(huán)保紙袋,也許更像艷遇的道具?!北娝苤?,在法國,超市的塑料袋收費從80年代就開始了,但,別慌,有免費而容量超大的紙袋供應,讓你把東西放進去“摟”著走。紙袋上多半印有維克多#8226;雨果或瑪格麗特#8226;杜拉斯的手稿片斷,以未漂白的暗暗的再生紙制成。大紙袋里面可能有一兩個小紙袋,裝著必須保持潔凈的車輪奶酪、麥麩面包或者手工餅干。別的東西,包括蘋果、橙子、西芹、圓白菜、依云礦泉水還有報紙和書,都混裝在一起,由穿著高跟鞋、一臉倨傲的法國美人抱著捧著,趕去停車場。這種手紙袋在廣告片中基本上都是“喜相逢”的道具,抱著下臺階上臺階,一失手,袋子里的物品撒落一地,跳躍著的某個橙子,一定會落入某個路過的帥哥的掌心。最濫俗的情節(jié)也是最能在觀眾眼里激起一層漣漪的情節(jié)——看這樣的廣告片,每個女人都會把自己幻化成片中的女主人公,甜蜜蜜而又滿懷戒備地聽對方的調(diào)情話:“哦,你的書上也有橙子的香味?!?/p>
接下來的情節(jié)更讓每個人怦然心動:男子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留在破損的紙袋上,讓女主人公在燈下甜蜜的瞅著發(fā)呆,這時,耳語式的廣告詞打出來:“該放棄那些不能留下他的筆跡和電話的袋子了!是時候了!”
我相信,看過這樣的片子,“雌心不老”的女人,再不會為塑料袋的黯然退場而耿耿于懷了。
編輯/孟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