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定意要做何事,必然給你成就,亮光也必照耀你的路。
——《圣經(jīng)》
【一項調(diào)查】
一群意氣風發(fā)的天之驕子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yè)了。他們的智力、學歷、各方面條件都相差無幾。畢業(yè)前,哈佛對他們進行了一次關(guān)于人生目標的調(diào)查。結(jié)果是這樣的:
27%的人,沒有目標;
60%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25年后,哈佛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diào)查。結(jié)果是這樣的:
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yè)領(lǐng)袖,社會精英。
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地實現(xiàn),成為各個領(lǐng)域中的專業(yè)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
60%的人,他們安穩(wěn)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么特別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
剩下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于:25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明確了清晰而長遠的目標,而另一些人的目標則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兩個實驗】
跳蚤效應(yīng)
“跳蚤效應(yīng)”來源于一個有趣的實驗:生物學家將跳蚤隨意向地上一拋,它能從地面上跳起一米多高。在一米高的地方放個蓋子,跳蚤每次跳起都撞到蓋子,這樣一段時間后,拿掉蓋子,生物學家會發(fā)現(xiàn),雖然跳蚤繼續(xù)在跳,但已經(jīng)不能跳到一米以上了,直至結(jié)束生命都是如此。
——摘自《行動成功學》
啟示:
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它們已經(jīng)調(diào)整了自己跳的高度,而且逐漸適應(yīng)了這一高度,不想改變。不但跳蚤如此,人也一樣,有什么樣的目標就有什么樣的人生。目標決定人生。
毛毛蟲實驗
法國科學家約翰·法伯曾做過一個著名的“毛毛蟲實驗”。這種毛毛蟲有一種“跟隨者”的習性,總是盲目地跟著前面的毛毛蟲走。
法伯把若干個毛毛蟲放在一只花盆的邊緣上,讓它們首尾相接,圍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圍不遠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蟲喜歡吃的松針。毛毛蟲開始一個跟一個,繞著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個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毛毛蟲們還在不停地、堅韌地轉(zhuǎn)圈。一連走了七天七夜,毛毛蟲終因饑餓和精疲力盡而死去。其實,只要任何一只毛毛蟲稍稍改變方向,便會吃到松葉。
人又何嘗不是如此,隨大流,繞圈子,終其一生。一幕幕“悲劇”的上演,皆因某些人缺乏自己的人生目標。
——摘自《智慧背囊》
啟示:
古希臘彼得斯說:“須有人生目標,否則精力全屬浪費。”古羅馬小塞涅卡說:“有些人活著沒有任何目標,他們在世間行走,就像河中一棵小草,不是行走,而是隨波逐流。”
【三句名言】
1.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三國·諸葛亮
2.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明·王守仁
3.一心向著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
——美國·愛默生
【兩則故事】
濃霧擋住了目標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亞海岸籠罩在濃霧中。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納島上,一個34歲的女人進入太平洋,開始向加州海岸游去。如果成功了,她就是第一個游過這個海峽的婦女。這名婦女叫費羅倫絲·柯德威克。在此之前,她曾橫渡英吉利海峽——也是第一個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婦女。那天早晨,海水凍得她身體發(fā)麻,霧很大,她連護送她的船幾乎都看不到。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千萬人在電視上注視著她。在以往這類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問題不是疲勞,而是刺骨的寒冷。15個鐘頭之后,她被冰冷的海水凍得渾身發(fā)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親和教練在另一條船上,他們告訴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棄。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濃霧什么都看不到。幾十分鐘之后,人們把她拉上了船。而她上船的地點,離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
當別人告訴她這個事實后,從寒冷中慢慢恢復(fù)過來的她很沮喪,她告訴記者,真正令她半途而廢的不是疲勞,也不是寒冷,而是因為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柯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這一次沒有堅持到底。兩個月之后,她重新橫渡卡塔琳納海峽并取得成功。她不但是第一位游過卡塔林納海峽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記錄還快了大約兩個鐘頭。
——摘自《拿破侖·希爾成功學全書》
啟示:
有了目標,便有了信心、勇氣和動力。沒有目標的人,難免庸庸碌碌,止步不前。
你必須有目標
有一對年輕的夫婦,他們有兩個孩子,一個叫莎拉,一個叫邁克爾。
當莎拉6 歲,邁克爾4 歲的時侯,父母決定為他們養(yǎng)一只小狗。小狗抱回來以后,他們專門聘請了一位訓獸師來訓練它。
在第一次訓練開始之前,訓獸師問他們:“小狗的目標是什么?”夫妻倆面面相覷,頗感意外,他們一臉迷惑地說:“一只小狗有什么目標?它的目標當然就是當一只狗了!”他們實在想不出,作為一只狗,還能有什么其它的目標?
訓獸師極為嚴肅地搖了搖頭說:“每只小狗都得有一個目標,否則我們根本沒法訓練它。你們是想訓練它守門,還是讓它陪孩子們一起玩耍?或者只是作為你們的寵物?我必須知道這些。這就是它的目標。”
在訓獸師的精心引導下,這只小狗被成功地訓練成孩子們的好朋友,它可愛的舉止、忠誠的品性和敏銳的洞察力,使它成為這個家庭中重要成員。
最為重要的是,通過這件事,這對夫婦還學會了怎樣教育孩子:為他們樹立目標。
他們的教育最終取得了成功:莎拉后來成了一家電臺的主播,而邁克爾成了紐約第108 任市長。
他們永遠都記得訓獸師的那句話:一只小狗都要有自己的目標——更何況人呢?
——摘自《改變孩子一生的36堂人生課》
啟示:
有了人生的目標,就有了奮斗的方向,向自己的人生目標出發(fā)、前進,你的人生才有意義。
每天自問一次:我今天的目標是什么?我今生的目標是什么?
【優(yōu)秀習作】
“我”要去看海
江都實驗初中螢火蟲文學社萬廣珠
我是一只住在一戶普通人家墻角的蝸牛。我的身體很瘦小,且有一個與我身體極不相稱的殼,它很重,致使我每走一步都很吃力。
在很小的時候,我就聽祖輩們說過,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最美的地方——大海,太陽就是從那兒升起來的。盡管我很小,但從那時起,我就暗暗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看海。
姐妹們知道了我的想法,紛紛勸我不要做夢了。因為要去海邊,必須翻過一座非常非常高的山,這座山兇險至極,幾乎沒有人上去過,也沒有人知道山上究竟有什么可怕的東西。連人都沒有上去過,何況我這只小小的蝸牛呢。但我已下定決心,一定要親眼看看傳說中的大海。
我收拾完行李就出發(fā)了。我知道這條路對我來說意味著艱難、危險,但無論怎么樣,我一定要去看海。
我從山腳往上爬,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連續(xù)爬了幾個月,所帶的食物早已吃光,卻連山腰都沒到。早已是冬天了,山上的冬天比山下的冬天冷得多,我不敢縮進殼中,生怕狂風把我吹走。我用力地拖著沉重的殼,頂著寒風,一步步地往前爬。餓了就爬到老樹根上,隨便吃點東西;渴了,就爬到樹葉上喝點水;累了,就倚在樹上休息一會兒……我不敢睡覺,生怕一旦睡著,就不再醒來。
不知爬了多久,只知道山上的花草已經(jīng)換了好幾件衣服了。我那柔滑的皮膚,早變成黑色的了。我想,如果我的姐妹們看見我,一定不會承認我是蝸牛家族的。
路邊的小草譏諷我:“不要做夢了,就憑你,還想爬過山去看海?”大樹伯伯、小鳥姐姐也都一再對我說:“快回去吧!你一只蝸牛是不可能爬過大山的,快回去吧!”
我已經(jīng)爬了這么久,吃了這么多苦,怎么能輕易放棄?不管遇到多大困難,我都一定要去看海。
又是一年過去了,我依舊向上爬著。忽然,一束強烈的光射入眼中,我驚呆了。??!我看見太陽正從一片看不到邊的水上升起,金色的陽光照得水面金光閃閃;波濤有節(jié)奏地拍打著礁石,發(fā)出悅耳的聲音。我立刻意識到,那就是大海,就是傳說中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真的好美?。?/p>
我,一只小小的蝸牛,不,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只老蝸牛了,憑借堅定的信念,終于見到了大海。這一刻,我興奮得不能自已。我這一生沒有白活,沐浴著溫暖的陽光、徐徐的海風,我早已疲憊的雙眼,漸漸地,漸漸地閉上了……
廣闊的大海上,一個聲音在回蕩:“如果說生命是一條小溪,那么目標就是小溪前進的動力,為了融入大海,就算干涸也在所不惜?!?/p>
【點評】
世上沒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人生是一次航行,唯有目標明確的人,才能成就輝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