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宋元明清以來,中國一共出現(xiàn)過500多位狀元。狀元、榜眼、探花(進士前三名)多是一代才俊,其文化修養(yǎng)和書畫造詣也非同尋常。但專門收藏狀元、進士字畫的藏家還為數(shù)不多,且市場上狀元、進士字畫一般價值不高。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們作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文獻價值、收藏價值,非一般書家畫家可比,對于初藏玩家而言,確是個好契機。
筆者曾觀摩過清朝狀元王壽彭的六條幅書畫作品,作品中間四條幅是分別以四季景色為背景的人物畫,兩邊是楷體對聯(lián)。上聯(lián):“竹露松風蕉雨”;下聯(lián):“茶煙琴韻書聲”。上款:“芷亭仁兄大人屬”。下款:“王壽彭”。印章:“王壽彭印”、“次篯”。
該作畫工精到,文詞精美,書法工整,功力深厚。深得歐體真諦,字美,畫美,文筆美,字、畫、文融為一體,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不愧為一件上乘力作。
王壽彭(1875.4—1929.7),字次篯,清光緒狀元,山東大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濰縣(今濰城區(qū))西南關人,維新人物。民國以后,先后擔任山東省教育廳廳長,山東大學校長。擅長書法、繪畫,繪畫以人物畫著稱。當時王壽彭是山東得風氣之先的大人物,不僅在政界叱咤風云,就是在書畫界也是赫赫有名。求字求畫者眾多,時人以得其片紙只字為榮,真是本人難見,一字難求。
當年“山東大學”的校牌即其所書。
提起王壽彭書法,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當年,王壽彭為了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學校明文規(guī)定,凡是學習成績連續(xù)三次獲得全班第一者,王壽彭即贈墨寶一幅,以資獎勵。國學大師季羨林當年正在山東老家上學,校長恰是王壽彭。季老由于學習成績優(yōu)秀,曾獲王壽彭墨寶一幅。這在當時是無上光榮的。由于常年戰(zhàn)亂,四處奔波,這幅墨寶不知散落何方。提起此事,季老至今深感遺憾。
王壽彭不僅精于書法,繪畫造詣也很深,特別是人物畫更是獨樹一幟,在清末民初,風靡一時。由于王壽彭終生從政,辦教育,掩蓋了他在書畫方面的成就,加之王壽彭書畫作品流傳下來的較少,因而書畫成就也就鮮為人知了。
自唐以來,科舉考試一看書法,二看文章,凡書法欠佳者,別說進士、狀元,就是舉人、秀才也難考中。所以進士、狀元除了要在文章方面出類拔萃外,書法造詣也須精深。清朝共有狀元112人,其中像王杰、阮元、陸潤庠、曹鳴勛、劉春霖等不少人,不僅是政界要人,還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大家。但在狀元中,書畫俱佳者確實為數(shù)不多,而書畫、文詞絕佳且表現(xiàn)在同一作品中,更是鳳毛麟角了。
現(xiàn)在收藏狀元、進士書畫,升值空間較大,自然有漏可撿,有寶可淘。前年,筆者的一位朋友在古玩市場買了一件工藝品,對方還給他搭了一幅舊對聯(lián),回來一查資料,還是清朝一名進士的佳作。我的朋友為此驚喜萬分。隨著書畫市場的健康發(fā)展,伴隨著藏家隊伍的理性收藏,隨著人們對狀元、進士字畫的進一步了解,其收藏熱很快會到來。
(責編:唐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