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是一個(gè)極其普通的字眼,可在古代文人雅士身上,卻換出了風(fēng)流。
漢朝師宜官擅長書法,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自矜其能。師宜官有時(shí)不帶錢到酒家飲酒,就在墻壁上書寫,“顧觀者以酬酒直,計(jì)錢足而滅之”。師宜官利用自己的書法換酒錢,一旦為其書法所吸引的顧客為酒店獲得的利潤與自己的酒錢相等,即行滅除字跡,以示等價(jià)交換。
后魏曹彰性格豪放,不拘小節(jié),偶然遇到一匹駿馬,很是喜愛,可馬主舍不得賣掉。曹彰就在府中設(shè)酒招待馬主,“予有美妾可換,惟君所選”,馬主指著其中一個(gè)歌女,曹彰就換給了他。后常以“愛妾換馬”形容人之風(fēng)流倜儻,換另一角度,又可看出古代女性社會(huì)地位之低賤,竟與車馬器物無異。
晉代王羲之非常喜歡鵝,聽說山陰道士養(yǎng)著一群白鵝,就前去觀賞。見到白鵝戲水的情狀,王羲之滿心歡喜,就想全部買下。道士探明王羲之的來意后,請王羲之寫一本《道德經(jīng)》,然后會(huì)把鵝全送給他。王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這就是著名的“黃庭換鵝”的故事,王羲之寫的這本經(jīng)就是后來聞名于世的《黃庭經(jīng)》。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yīng)寫《黃庭》換白鵝”(李白《送賀賓客歸越》),賀知章告老還鄉(xiāng),李白借此典表達(dá)了他對賀知章的情誼和后會(huì)有期的愿望。
唐代李白初到京師,攜帶詩作拜訪賀知章,賀知章讀《蜀道難》后,“稱賞者數(shù)四,號為謫仙”。兩人相見恨晚,遂成忘年之交。賀知章即邀李白對酒共飲,不巧沒帶酒錢,賀知章竟毫不猶豫地解下佩在身上的顯示官品級別的金龜,換取酒菜。兩人開懷暢飲,留下了“金龜換酒”的風(fēng)流佳話。“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賀知章病逝后,李白十分悲痛,寫下了《對酒憶賀監(jiān)詩序》:“太子賓客賀公于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悵然有懷,而作是詩?!笨梢姡敖瘕敁Q酒”給李白一生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宋代范仲淹視察浮梁,路過豐樂亭,見一孩童在酒家向老板娘以詩換酒。范仲淹不覺好奇,于是走上前去,見到了孩童的詩,“新花猶未出圓荷,月射風(fēng)翻卷翠波。對酒強(qiáng)須通夕醉,暑天清景此為多”。小孩子叫金君卿,以詩換酒來敬送給父親,范仲淹對他的孝順極為贊賞。
以詩換物最多的首推風(fēng)流才子李白,以詩換烏紗帽、以詩換裘、以詩換羅衣、以詩換魚、以詩換茶、以詩換墨、以詩換桃竹書簡、以詩換白鷴等,在李白的詩中都能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