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電影里,若有女性不幸受了玷污,往往就去浴室的噴頭下沖洗,滿臉痛苦,鏡頭下拉到肩部就停止了,這是頗為遺憾的——沒有侮辱女性的意思,只是這個畫面太過惡俗,像我這種年紀的中年男人,它幾乎是人生中的第一次軟色情記憶。
關于淋浴,最圣潔的文字出現(xiàn)在福音書里,比如馬太福音寫道:“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里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仿佛鴿子降下,落在他的身上。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p>
洗一洗,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想不到,它還真的有用,怪不得大家都愛用這種情節(jié)。去年12 月號的《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雜志刊登了一個研究結論證明,別說真的洗澡了,當你覺得自己身體干凈時,你就會比較寬容。只要讓一組大學生在下判斷之前念念“純潔”、“干凈”、“清洗”、“潔白”之類的詞語,相對其他一組對照實驗的大學生,面對一些左右為難的選擇,比如“在履歷中夾雜虛假信息”、“為避免更大的痛苦讓空難幸存者安樂死”,在錯誤評級上,他們都會打分更輕一些。
這個實驗證明當我們覺得自己干凈時,我們在道德判斷上就不會那么嚴厲。我們覺得某事讓自己很惡心時——鑒于我們還活著,這是一定會有的——洗洗手,對你的心理健康都稍有幫助。
這樣看來,法庭應該設有沐浴室,陪審團成員做決定之前,先痛痛快快洗個澡,既消除疲勞,又可以在判決時寬大一些。當然了,如果有的國家認為犯了罪就得嚴厲一點懲罰,那就得讓陪審團成員感覺身上臟一點,好辦法是禁止他們開庭前三天洗澡,身上有味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