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獸首在法國被拍賣的“尷尬”,引發(fā)了關(guān)于跨國官司的思索:既然忠心赤膽的八十人律師團浩浩蕩蕩地抵達巴黎,一場官司在所難免,可大律師們卻被人譏笑為“國際法盲”。因為先是原告缺位,后又證據(jù)缺乏,而國人用來支持這場訴訟的最響亮口號卻也只能是干癟的道德訴求:“被搶的東西,按理說應(yīng)該歸還中國”。法庭上講法律,但是否遵循“道理”就很難說了。
在跨國糾紛中,存在著太多的“合理卻不合法”或“合法卻不合理”的事情??鐕虡I(yè)訴訟,甚至成為了某些強勢的跨國企業(yè)與利益集團用來競爭、打壓,甚至拖垮“山寨對手”的慣用伎倆。法律是公正的,但法條卻是常常修改的。法律訴訟是一個博弈和較量的過程,甚至是一場戰(zhàn)爭。我們就輸在,常常用“道德的軟盾”來硬抗“法律的長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