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能透過角色傳達一種精神和念想,便無愧藝術家的稱謂了,“沙和尚”當屬此類。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這段旋律曾讓無數人莫名興奮,它開啟了一段段奇妙的旅程,為我們帶來無窮無盡的遐想。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那個滿臉忠厚的“沙僧”走完了73年的人生道路,獨自駕鶴西去。4月12上午,《西游記》沙僧的扮演者閆懷禮因為肺部感染在北京離世,“沙僧”遂成絕世經典。
值得一提的是,4月12正是孫悟空扮演者六小齡童五十歲的生日。此種巧合,似乎是冥冥之中的某種安排,師徒四人的這份緣分始于1982年。這一年,這群來自不同單位、具有不同背景的文藝工作者聚在一起,傾力打造一部規(guī)模宏大、想象力空前的電視巨作。
一人飾演將近20個角色
在舊版《西游記》當中,閆懷禮一共飾演了將近20個角色,其中最為人知的自然是沙和尚。事實上,他最初是以烏雞國國王扮演者的身份進入劇組,后來卻出演了牛魔王、西海龍王、太上老君、千里眼等大小角色。
1936年,閆懷禮出生于河北豐南,22歲考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開始了長達40多年的藝術生涯。在參演《西游記》之前,他一直活躍在話劇舞臺上,并在多部知名作品中扮演重要角色。
據《西游記》導演楊潔回憶,當年已經46歲的閆懷禮本來受邀出演烏雞國國王,但在見面之后,導演認為他的形象和氣質都符合沙僧的要求,通過簡單的交流和試演,很快便確定了角色。在拍攝的過程中,沙僧需要始終挑著擔子,其戲份是師徒四人里最辛苦的。除此之外,還要戴上頭套、海綿貼等厚重的道具,常常是幾個鏡頭下來便累得大汗淋漓?!暗撬浅>礃I(yè),從來不叫苦。”楊潔后來透露說,閆懷禮在劇組還被親切地叫做“姥姥”,在拍攝間隙,一些管家的事務都要他來處理。
此間,師徒四人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據六小齡童回憶,由于自己是南方人,在生活上有許多不習慣的地方。這個時候,閆懷禮主動承擔了照顧他的任務,在起居飲食上給予細致的關懷,這也讓六小齡童感動不已。
生活中的閆懷禮為人特別老實,六小齡童回憶他時曾說:“他那個人特別真誠、熱情、善良,什么事都往他身上推。我和‘八戒’經常作弄他,他也沒有脾氣,總是笑呵呵的。有一次我們去峨眉山拍戲,那天沒有我們的戲,我們就說好去爬山,結果我耍賴沒去,于是馬德華去找閆懷禮說,‘猴子肯定在前面!’閆懷禮人老實,就一口氣往山上跑,結果馬德華也沒去,他到山頂誰也沒看見,天黑才回來?!?/p>
這位一生演過無數角色的人藝老人,最終定格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依舊是沙和尚——一個戲里戲外勤勤懇懇的配角,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
對于一名藝術家而言,永遠銘記他的作品,就是對他最好的懷念。網友得知閆懷禮病逝的消息后,主動為其寫下挽聯:看西游識先生戲內戲外音容如一,取真經別人間身后身前殊途同歸。橫批:駕鶴西去。而閆老的一生,就如同劇中的沙僧一樣,兢兢業(yè)業(yè),勤奮踏實。
唯一一次跟別人較真
過去,在北京人藝有個順口溜:“閆懷禮的胸脯,張劍的腿,王治安的疙瘩,韓善緒的嘴。”閆懷禮也正是憑借健美的身型和優(yōu)秀的演技成功塑造了沙僧形象。在劇組,他是大家公認的身體最棒的一個,無論是過火焰山還是走大雪地,其他人早已氣喘吁吁,而他挑著擔子依然步伐矯健。
然而,當時如此健碩的閆懷禮,后來身體狀況卻一度一落千丈。據報道,那是1993年的夏天,閆懷禮在河北涿州拍攝一部叫《俏羅城》的電視劇。當地的蒼蠅、蚊子特別多,劇組的人就用敵敵畏來驅趕蚊蟲。但是,閆懷禮天生嗅覺失靈,聞不出敵敵畏的氣味,大家都出去了,他依然待在屋子里,也沒當回事。結果,這導致他吸入了過量的敵敵畏。一段時間之后,他感覺體力大不如從前。2004年,在協和醫(yī)院檢查的時候,閆懷禮在自己的診斷書上第一次看到了“肺纖維化”這四個字。
此外,去年8月一檔訪談類節(jié)目做《西游記》專題時,誤傳閆懷禮癱瘓的新聞,對他的精神打擊相當大。夫人馮女士詳述了那檔節(jié)目的全過程:節(jié)目中播出了一些《西游記》師徒四人的照片,其他三人的照片均為近期的彩照,只有閆懷禮老人的照片是二十年前的黑白照,旁白還說“沙僧扮演者閆懷禮正癱瘓家中?!碑敃r閆老一聽這消息,腦子就懵了,“天哪,這不是遺像嘛。接下去還說了《西游記》劇組誰誰誰去世了,連在一起,對他的打擊實在太大了。”此后不久,閆老甚至在面對采訪時說過狠話,“如果我有個三長兩短,這個節(jié)目要負全部責任?!?/p>
作為一個持續(xù)鍛煉身體的人,他曾多次證明自己的身體沒有問題。據朋友回憶,他是好強的人,為了證明自己沒癱瘓,錄制節(jié)目時,他都要和師父以及兩位師兄一同步行上臺。有人說,這是他唯一一次跟別人較真?;蛟S,他是在跟那個叫做“病”的魔鬼較真。
留下的寶貴遺產
閆懷禮曾在參與《藝術人生》訪談時說過:“通過演這個沙和尚,在這幾十年我就要按照沙和尚這個人物的思想去做,這也是毛主席在1960年一個中央工作會議上講的,沙和尚是任勞任怨,勤勤懇懇,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我也要這樣去做,老老實實地做人?!?/p>
如今,沙僧的扮演者雖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沙僧這個角色的內涵正在讀解中被賦予新的生命。有人評價,如果說孫悟空、豬八戒的個性是天然形成未加打磨的石頭,那沙和尚的個性是久經磨礪才有的璞玉。他的個性就像流水一般——至柔卻至剛,這正是傳統(tǒng)文化里對“君子”的人格定義。
在中央電視臺的節(jié)目現場,蒙牛集團總裁牛根生向新東方的俞敏洪和阿里巴巴的馬云提問:“從唐僧師徒四人中挑出兩個最適合創(chuàng)業(yè)的人,你會選誰?”面對這個有趣的問題,兩位著名的創(chuàng)業(yè)人略經思考,俞敏洪選擇了“孫悟空、沙僧”,馬云則選擇了“豬八戒、沙僧”。
為什么兩人會不約而同地選擇沙僧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研究者認為,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沙僧在古板的唐三藏、任性的悟空、輕浮的八戒三方之間起著無可替代的聯結作用。
在整個取經的過程中,沙和尚自始至終忠心耿耿,絲毫不曾動搖。自從流沙河受觀音菩薩指點跟隨唐僧之后,不管在西天取經的路上遇到什么樣的艱難險阻,沙和尚從未主動打退堂鼓,而是拼盡全力。不像豬八戒動不動就要散伙走人,回高老莊享清福;也不像孫悟空自恃才高,有時連唐僧也不放在眼里,面對批評,抱了個“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態(tài)度,幾次三番跺腳就走,幾乎讓取經團隊土崩瓦解。
此外,沙和尚做事情穩(wěn)重細致,值得信賴。他在師徒四人中扮演了管家的角色,伺候師父、打點行李、問路化緣,事無巨細都做得認認真真。若逢需要沖鋒陷陣,還能顯出卷簾大將的本色,或罵敵叫陣,或包抄后路,現出男兒英勇的一面。
更重要的是,沙僧最符合一個謙謙君子的標準。他在四人中排位最末,因此他始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但對師父禮敬有加,而且張口必稱“大師兄”、“二師兄”,因此人緣最好。更難得的是,當師父、猴哥、呆子之間發(fā)生矛盾時,沙和尚總是苦口婆心,充當“和事佬”的角色,及時化解危機,增強集體的凝聚力。
一位演員離世,或宣告一部作品已成不死經典,無法再造亦無法超越。從張國榮到梅艷芳,從陳曉旭到吳星宇……人死如燈滅,但人們記憶的天空或又多了幾顆閃亮的恒星,當人們從忙亂繁復的生活中抬頭仰望時,便能看見真情及得到慰藉。倘若他們能透過角色傳達一種精神和念想,便無愧藝術家的稱謂了,“沙和尚”當屬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