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判定項目好前景,倉促加盟
鐘竹,30歲出頭,做過服裝、鞋襪等生意。2004年4月的一天。他瀏覽到一個網頁,上面介紹了竹炭的應用與前景。憑直覺,他認為竹炭是新行業(yè),無錫當地比較潮濕,且居民消費能力也不錯,應有很大市場。
他到M竹炭公司考察,發(fā)現廠家并不像網上描述的那么龐大,不過是一個100人左右的小企業(yè),但也沒讓他失望,畢竟不是一個小作坊,既然竹炭是一個新興的行業(yè),那就說明這個行業(yè)才剛剛起步,也就不可能現在就出現大企業(yè)。再說,江浙一帶,大多數是中小企業(yè)。
他和M竹炭公司的匡總談了兩個小時??锟偢嬖V他,M竹炭公司是國內規(guī)模最大,擁有竹林面積最大的竹炭生產企業(yè),跟他們合作,一定會賺到錢。
聽著匡總的話,鐘竹覺得有些玄乎,但他也確實認為竹炭是一個有前景的好項目。
就這樣,鐘竹便成了M竹炭公司的一名加盟商。
店址選擇有誤 生意沒人氣
回到無錫,鐘竹馬上著手尋找開專賣店的門面,結果大街小巷摸了個遍都沒合適的,好門面租金、轉讓費高得嚇人,便宜的基本上沒人氣。
他停下了四處逛尋門面的步伐,分析竹炭產品的目標客戶。鐘竹認為自己代理的竹炭制品多為家居用品,客戶應該集中在居民區(qū),應該把專賣店開在社區(qū)里。
第二天,他就在永樂路上找到了自認合適的門面,月租僅1200元。兩三天后,門面裝修好了。店雖小。但處處體現出了鐘竹自己想要達到的效果,充分體現出了竹炭風情。
鐘竹的竹炭店開業(yè)迎客了。除了幾個朋友送來花籃慶祝外,一切都過于平靜,下午朋友走后,店里顯得更加清靜。雖然,偶爾也會有行人往店里觀望。但進店的人實在太少。好不容易進來一個,鐘竹拿出百分之兩百的激情給人家講解,最終客人還是走了,一件東西也沒買。開業(yè)的第一天,鐘竹的心情在起伏中度過,他有一種遙遠的恐慌感。
客流稀少,也許預兆了鐘竹竹炭店生意的慘淡經營。一個20平方米左右的店堂里,從早到晚,進來逛的人不到10人,掏錢購物的客人更少,運氣好的話,營業(yè)額有一二百元,但更多的時候是幾十元,甚至是一件貨物也沒賣出。慘淡的銷售狀況讓鐘竹很煩躁,要知道每天的房租開銷就近40元,這還不算人工成本、電費、水費等雜費,無疑是每開一天店門,就多虧損一天的費用。
鐘竹在焦灼、矛盾中度過了第一個月。月末一統計,一個月營業(yè)額才一千多元,連房租都不夠。不算前期投人,就當月而言,鐘竹虧損兩千多元。
廣告突圍,斷了資金鏈
為什么每天進店的人這么少?為什么進店來的人只看不買呢?
在朋友的幫助下,他找到了原因,那就是自己當初定位偏差,導致選址出現錯誤。把店開在一個普通居民區(qū)內,而竹炭市場還沒有完全成熟,并沒有成為普通百姓的日常必須消費品,把店開于此處,客流量自然受限。還有就是,竹炭對當地普通消費者來說是前所未聞的東西。沒有知名度,不少消費者是從鐘竹的店里才了解了一些竹炭知識的。
鐘竹豁然開朗,要讓自己竹炭店扭轉局面,就必須解決這兩個問題。而店址問題,目前沒有辦法進行調整。思前想后,他決定選擇廣告突圍。
鐘竹也知道,投放廣告的風險有多大,但他也要賭一把。
他花了一萬多元錢在當地的晚報做了兩期廣告。廣告出來后,進店參觀的人確實多了不少,買東西的人也明顯增加了,生意順暢了許多,但最終盤算下來,虧損得更多了。因為廣告費用太高,而回報太低。一兩期的廣告想扭轉整個局面顯得極不可能。廣告投入讓他的經營更加被動,資金鏈出現問題。真是應了那句話一不做廣告等死,做廣告找死。
竹炭店經營到第三個月時,面對巨大的虧損,鐘竹的家人勸告他結束竹炭生意。繼續(xù)原來的服裝生意。鐘竹無奈地結束了竹炭生意。
編輯點評:鐘竹竹炭店的失敗對很多欲從事或正準備創(chuàng)業(yè)的朋友來說,是一個借鑒。
在選項上,鐘竹跟大多數初創(chuàng)業(yè)者一樣,被所謂的行業(yè)前景迷惑,殊不知,所謂的行業(yè)前景是經不起推敲的,貿然進入只賠不賺。
二是在定位、選址上,鐘竹憑個人的主觀臆斷給產品定位,導致選址錯誤。竹炭市場還沒有成為普通百姓的日常必須消費品時,應定位在高端用戶。
三是經費考慮不足。開店的人都知道,前幾個月要有不賺的準備,鐘竹兩期廣告下來就面臨資金斷鏈,顯然是創(chuàng)業(yè)資金準備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