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我市栽培的蜀檜上發(fā)現(xiàn)了雙條杉天牛,此批蜀檜7~8年生,是今年春季引進而來的,目前這這批蜀檜中2株已因雙條杉天牛的危害而死亡。雙條杉天牛是一種鉆蛀性害蟲.主要危害側(cè)柏、圓柏、龍柏、沙地柏等柏科植物,是一種弱寄生性的毀滅性害蟲,被國家確定為35種檢疫對象之一,是防治比較困難的重要害蟲之一,也是國內(nèi)重點檢疫對象。為了杜絕雙條杉天牛的危害,我們查閱大量資料,對其形態(tài)特征,生活習性等進行了詳細觀察和記錄,總結(jié)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與措施,以供同行們參考。
一、形態(tài)特征
成蟲 圓筒形略扁,雄蟲庠長11~17.2mm,雌蟲體長10.6~18.5mm,全體黑褐或棕色。頭,前胸黑色。前翅中央及末端有2條黑色橫寬帶,兩黑色帶之間為棕黃色,翅前端為駝色。卵長2mm,白色,長橢圓形。幼蟲圓筒形,略扁,老熟時體長15mm左右.乳白色,無足。蛹長20mm左右,淡黃色。
二、生活習性
此蟲主要危害“老弱病殘”的樹木,如新裁的、長勢弱的樹木,特別是檜柏類。它們藏在樹干里蛀食樹木,使樹木失去養(yǎng)分的向上供給,以致死亡。這種害蟲特別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河南省1年1代,少數(shù)2年1代,大多以成蟲離地面高2m以下主干或枝內(nèi)越冬,也可以幼蟲在枯死木中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柳芽吐出新芽5~10mm)開始羽化外出,白天多藏于樹皮裂縫里、樹洞里或樹干基部土縫處,夜晚活動,產(chǎn)卵于衰弱或新移栽遲遲不發(fā)芽的樹木或向陽避風的新修枝、剛采伐的樹干、木樁以及傷疤處,每處產(chǎn)卵幾粒,每雌產(chǎn)卵幾十粒,卵期7~14天,自然孵化率很高,3~4月都有產(chǎn)卵的。4月中旬開始幼蟲孵化,蛀入樹皮后在皮與木之間串食危害,樹皮極易剝落,皮下和木質(zhì)部表面密布彎曲不規(guī)則的坑道并填有木屑和蟲糞。破壞樹木水分、養(yǎng)分的輸導功能,極易造成整枝或整株樹木死亡。5月中旬危害嚴重。6月中旬幼蟲開始蛀入木質(zhì)部深2~3cm處危害,8月下旬在木質(zhì)蛀道中化蛹,9月上旬開始羽化為成蟲進人越冬階段。成蟲羽化后不需補充營養(yǎng)。晴天括動時飛翔力較強。成蟲多在14~22時進行交尾產(chǎn)卵,其余時間鉆在樹皮縫、樹洞、傷疤及樹干基部的松土內(nèi)潛伏不動,不易被發(fā)現(xiàn)。雌雄成蟲可多次進行交尾,并有邊交尾邊產(chǎn)卵習性。
幼蟲孵化1~2天后蛀入皮層,蛀入后在木質(zhì)部表面形成多條不規(guī)則的扁平蛀道,或橫斷樹干斜伸,蛀道內(nèi)充滿黃白色糞屑。蛀道最長可達20cm,寬2cm左右,深0.4cm。5月中旬幼蟲開始蛀人木質(zhì)部。樹干受害后樹皮易于剝落。衰弱木被害后,上部即枯死,連續(xù)受害便可使整株死亡。8月中、下旬老熟幼蟲在木質(zhì)中蛀成深0.6cm,長3~5cm的蛀道,并在頂端筑1個橢圓形蛹室在內(nèi)化蛹,蛹期約10天。9月陸續(xù)羽化為成蟲越冬。2年發(fā)生1代的則是第1年發(fā)生滯育,以幼蟲在木質(zhì)部邊材的蟲道內(nèi)越冬,到第2年秋完成世代發(fā)育,以成蟲越冬,形成2年1代。其蟲體一般比1年1代的大。
三、防治方法
(一)栽培防治:苗圃地深挖松土,挖壕壓青,追施土捌B,促進苗木速生,增強樹勢,老樹要加強柏蚜、柏小爪子螨、柏毒蛾等葉部害蟲的防治;新移栽樹木應隨起隨栽、防止土球散和倒伏,栽后及時澆水。冬季要進行疏伐,伐除蟲害木、衰弱木、被壓木等,使林內(nèi)疏密適宜;夏季及時砍除枯死木和風折木,除去根際萌蘗,清除林內(nèi)枝丫,使樹木生長旺盛、通風透光良好,增強對蟲害的抵抗能力。
(二)人工防治:越冬成蟲外出活動交尾時期,在林內(nèi)捕捉成蟲;在初孵幼蟲為害處,用小刀刮破樹皮,捕殺幼蟲。也可用木錘敲擊流脂處,擊死初孵幼蟲。3月初至4月底,利用直徑5cm以上,長1.5m的新鮮柏木,去掉枝葉,每10根一堆,放在有蟲林間,引誘成蟲產(chǎn)卵,也可在受害植株上利用利器等物抹殺蟲卵。于5月底,將皮揭折掉,集中消滅幼蟲;及時伐除蟲害木、衰弱術、瀕死木,枯死木,集中處理殺死幼蟲和成蟲,撿凈林內(nèi)枝椏,此方法雖說繁瑣但其效果顯著,不適宜大面積的栽植使用。
(三)化學防治
1、在雙條杉成蟲可能取食的樹上噴撒800-l OOO倍氧化樂果或甲胺磷水溶液,以殺滅成蟲。在蟲口密度高、郁閉度大的林區(qū),可用敵敵畏煙劑熏殺;初孵幼蟲期,可用50s甲基氧化樂果乳劑、20S益果乳劑、20%蔬果磷乳劑,25%殺蟲脒水劑的100倍液;8S敵敵昆1倍與柴油或煤油9倍混合,噴濕3m以下樹干或重點噴流脂處,效果很好或用30%殺鋅乳油、200/0氰戊菊脂乳油、20%甲氰菊脂乳油、2.5%溴氰菊脂乳油1000~1500倍液噴射樹干殺初孵幼蟲或侵食韌皮部的幼齡幼蟲。
2、根埋呋喃丹。在有蟲樹根部按每公分胸徑1~2克呋喃丹的比例配制好毒土,埋于樹根30公分范圍內(nèi),澆透水,利用樹體自身吸力將藥吸入樹體內(nèi),殺滅天牛幼蟲。
3、樹干涂藥及注射藥物。 越冬成蟲還未外出活動前,在前一年發(fā)生蟲害的林地,用涂白劑(生石灰、食用鹽、石硫合劑或殺菌劑混合后)刷2m以下的樹干預防成蟲產(chǎn)卵。或用綠色威雷、氯氰菊酯膠囊,8對硫磷乳劑100~200倍液涂干殺卵,也可在樹干或枝上發(fā)現(xiàn)的蟲洞處用50倍鋅硫或毒簽進行毒殺,洞內(nèi)注藥后應及時用泥抹洞,使藥物充分在樹體內(nèi)流動,此方法也是殺滅雙條杉天牛的一種有效措施。
(四)生物防治:利用管氏腫腿蜂防治雙條杉天牛是一種比較好的生物防治方法,按每頭天牛幼蟲三只腫腿蜂的比例施放,一般每棵樹100-200頭。防治方法是將管氏腫腿蜂直接放在樹干上,腫腿蜂就會自動尋找天牛幼蟲并將之消滅。此外還有柄腹繭蜂、紅頭繭蜂、白腹繭蜂等多種天敵,應加以保護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