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zhèn)蔣壩位于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東畔,盛產(chǎn)魚蝦蟹,魚是餐桌上的常菜,其中有一道獨具風味的佳肴——魚圓,為淮揚菜系中之名品。
蔣壩魚圓從選料到做工,道道講究。制作的魚圓,色澤雪白,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老少皆宜,形狀有圓有長,以“色、香、味、形”著稱,吃法亦很講究。你用筷子輕輕挾起一只細看,外表似有一層薄膜,將它丟在面前的小盞中,用筷子頭輕輕點破表皮,露出的恰似瓊漿玉液,芳香撲鼻,以口對著小孔,可將整個魚圓吸進口中,嘴一抿,無影無蹤,卻滿口留香……
至于蔣壩魚圓的由來,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據(jù)傳,秦始皇最愛吃魚,可是他忌諱頗多。比如給他燒魚湯,他說這是在咒他入湯鍋;給他做紅燒魚段,他疑心自己要被碎尸萬段……只要他一起疑心,做菜廚師就禍到臨頭。為此,廚師們都怕給他做魚菜。
一日,秦始皇要點魚菜,菜單下到御膳房。司廚(據(jù)說是蔣壩人)本是位很有本領的名師,可也被這道圣旨嚇傻了眼。這位廚師心恨秦始皇,便用刀背狠狠敲擊著案板上的大魚。無意中,那被擊中的魚,掉下一些魚肉片,他就索性用刀背剁魚肉片,以發(fā)泄心頭的憤恨。然而,他這與做菜毫無關系的舉動,卻出現(xiàn)了一個意外的奇跡,魚刺從剁成魚茸的肉中分離出來,很容易地就被剔除了。正在這時,上菜的圣旨傳到了御膳房,這位廚師也顧不得鍋里的湯還沒有燒沸,趕緊將佐料和魚茸攪勻,就把魚茸一手一團一團地擠入鍋中。湯沸了,一看浮上來的魚丸,只只潔白如雪,以口嘗之,味美異常。內侍把魚丸端走后,御膳房的廚師們個個都捏著一把汗,焦急地等待著消息。不一會兒圣旨到了,問起這道菜名。廚師驀地想起秦始皇忌諱“丸”與“完”的諧音,便說道:“魚圓子”。秦始皇得之后,贊嘆道:“好,魚圓子,天下第一美食也!”后來,魚圓制作技術便在蔣壩一代代傳承下來。味道鮮美的魚圓便成了一道名聞遐邇的淮揚名菜。
據(jù)說,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途經(jīng)蔣壩時,曾多次品嘗這道名菜。1958年秋,時任國家主席的劉少奇同志來洪澤視察時,夜宿蔣壩的三河閘管理處,晚餐前特地點了魚圓這道名菜。他邊吃邊贊:“好菜!好菜!名不虛傳,要推而廣之,讓更多的人喜得口福??!”
堪謂蔣壩一絕的魚圓,直到改革開放后才成為該鎮(zhèn)經(jīng)濟發(fā)展促進小康的一個“助跑器”。1993年以來,每年中秋、春節(jié),蔣壩幾位名廚都在南京鼓樓一菜場擺攤設點,專做魚圓子,很受南京食客的青睞,供不應求。近些年來,蔣壩魚圓冷凍小包裝,還遠銷蘇州、上海乃至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地呢!“蔣壩魚圓光又圓,吃在嘴里嫩又鮮,夾上筷子顫巍巍,落到地上碎如銀,色香味形俱上佳,堪稱菜中一奇葩”,這是許多食客對蔣壩魚圓的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