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菜”,是云南大理州無量山、哀牢山一帶彝家人舉行婚宴時必不可少的一項(xiàng)隆重儀式。它是彝家人一種粗獷、原始的舞蹈藝術(shù),也是彝家人底蘊(yùn)深厚的一種飲食文化。
彝族許久以來都是逐山而居。他們受日月精華的滋養(yǎng),山林幽靜的浸潤,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性格中喜“動”的基因。正如野鹿在巖石上跳躍,泉水在山谷中奔流一樣,久居山林的彝家人,天性異常的坦蕩、活潑、快樂。
彝家的“跳菜”表演
婚宴場上,賓客云集,一片熙攘。按習(xí)俗,不論來客有多少,都只擺十桌席,所有的來賓都在這十張席桌上輪流入座,故稱“流水席”。當(dāng)時,十張席桌早已坐滿了賓客,未入席的人便把婚宴場圍得水泄不通。大家都眼巴巴地盼著“跳菜”的開始。
午時剛到,鼓樂齊鳴,在嘹亮歡快的樂曲聲中,上菜(即表演“跳菜”)的大師傅率眾師兄弟一起登場亮相。他們雙手拱揖,先拜“三界”神仙,后拜“三明”列祖列宗,最后拜謝諸位樂師。三拜之后,大師傅們便魚貫退場,而賓客們的情緒卻更加高漲起來。
“跳菜”開始了,只見兩位大師傅從廚房里相繼而出,他們頭上頂著托盤,手里還托著托盤,托盤里擺滿了菜碗。在忽高忽低、忽急忽緩的鼓樂聲中,一前一后,合著音樂的節(jié)奏緩緩入場。兩人一面跳著舞步,一面在臉上扮著各種怪相,幽默而滑稽,其動作輕松、優(yōu)美、流暢、連貫。
落菜時,師傅按所開的八碗宴規(guī)格,把菜擺成回宮八卦陣,每一碗菜都像一?!捌遄印保杂卸ㄎ?,先放哪碗菜,再放哪碗菜,一招一式,一起一落,全按古已有之的陳規(guī)一一落桌,有條不紊,絲毫不亂。險哪!若在“跳菜”時稍有閃失,掉下一碗,跳菜師傅便會在眾人面前丟盡臉面,也給宴會的主人臉上抹黑,使所有的賓客掃興。但據(jù)說,這種閃失還從沒發(fā)生過。這恐怕是得力于其精心組織安排和大師傅的功夫過硬吧。
當(dāng)?shù)谝粚Α疤恕眲偼戤叄娰e客緊張、興奮的心弦稍一松弛,后邊又接著上了第二對,第三對……
其中最為精彩有兩幕:一是“空手疊塔跳”。只見一位“跳菜”的頂級高手,頭上頂著托盤,盤中盛滿菜碗,雙手十指伸開,每只手分別托起重疊在一起的四碗菜,雙腳踩踏著節(jié)拍合著鼓樂聲上場。他的兩位搭檔則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保駕護(hù)航。此時,婚宴便達(dá)到了高潮,賓客們的心仿佛都提到了嗓子眼上,生怕掉下一碗菜來。但見表演者從容自如,盡管扭著舞步,那重疊在一起的菜碗在他雙手上隨著舞姿忽上忽下、忽高忽低地變換著位置,卻始終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連一滴湯汁也不曾濺落出來。
彝民一般都非常喜歡“跳跳”。在且舞且蹈的“跳跳”中融入了挑擔(dān)、取水、勞動、合作等生活內(nèi)容。四川、云南一帶的彝家山寨中,流傳著各種不同形式的“跳跳”:跳菜、跳酒、跳新、跳歌、跳月等數(shù)不清的慶祝儀式。然而這些“跳跳”絕不僅僅是一種普通的舞蹈動作,它還是彝家人用來表達(dá)喜怒哀樂的一種形體語言。通過這種語言來表達(dá)對親友鄰里的愛,抒發(fā)對大自然的情,達(dá)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并且增強(qiáng)民族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