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溪面魚,是老徽州績溪縣民間非常簡樸的傳統(tǒng)主食之一。近年來,登上一些大飯店的大雅大堂,成為許多食客必點的主食之一。
績溪面魚做法很簡單,用碗盛上面粉,加上一定的水,放鹽適量,搗成糊狀,將水燒開后,用筷子將搗成糊狀的面粉一筷一筷地輕輕拖(或夾)入正在燒滾開水之中,面糊進入滾水后凝固,形狀像大大小小的河魚。面魚入鍋煮熟后,再加上適量的鹽、油和調(diào)料即可食用。如果搗面糊時,加上一兩個雞蛋,面魚吃起來會更松軟。
在績溪的一些地方,有些人也把“績溪面魚”稱做“懶漢湯”,這與一個故事有關(guān)。傳說,乾隆江南微服私訪時,一日來到績溪一戶人家想討口飯吃。臥床休息的男主人告訴乾隆,自己生病多日,花光了家里的錢,糧食也吃光了,夫人一早就到幾十里路外的娘家借糧去了。盡管窮,但績溪人對上門的客人并不怠慢,男主人在家中尋找可食之物,找了半天才找到僅有的大半碗面粉。從沒有做過飯的漢子將面粉打成糊狀后,一點點地將其夾到燒開的水中,放了幾片菜葉、鹽和蔥蒜之類,就起鍋請乾隆主仆二人食用?;蛟S是太餓的緣故,燒好的面疙瘩雖沒有點油星,乾隆竟連吃兩大碗。飯畢,乾隆問一個男人家怎么能做出這樣好吃的東西,男主人不好意思地說:“男人在家一般都不做飯,更不會炒菜,當老婆不在家時,就只能做這種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懶漢湯’了?!薄啊畱袧h湯’?有意思,有意思,名字不好聽,吃起來還蠻香。不過這么好吃的東西叫‘懶漢湯’怕是糟蹋它了,這里是績溪地界,我看還是叫它‘績溪面魚’吧?!鼻≌f著,叫隨從拿出一小塊碎金送給男主人。夫妻倆以這塊金子作本錢,在城里開了個賣績溪面魚的小吃攤,生意越做越大,成了遠近聞名的大面館。
績溪面魚可素可葷,而面魚的素與葷一般都以配料和佐料來調(diào)節(jié),素者配料施以青菜、菠菜之類的蔬菜,用油也以麻油、茶油等素油為主。葷者,配料可用各類肉丁肉絲,用油則以豬油為主,加以少量的香油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