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又稱香椿頭,春芽樹。在古代人們眼里香椿是一種長壽樹,像松柏那樣常青,最早見于《莊子.逍遙游》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大椿長壽,后以為父親的代稱,古時稱父親為“椿庭”,母親為“萱堂”。因為古詩中常以“椿萱”為父母代稱。唐代詩人牟融的《送河陽令徐浩》詩云:“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滿頭”,就是此意。
春季幼嫩葉芽成束叢生,質(zhì)地柔軟,鮮美脆嫩,富有香氣,民諺之:“三月八,吃椿芽”。每年農(nóng)歷三月三,正是香椿芽大量被采摘進入千家萬戶的餐桌上的時候,那嫣紅的葉,油亮的梗,濃郁的香味,誘人胃口,為之垂涎。
香椿芽不但味美撲鼻,是家常美味菜肴,而且還有較大的藥用價值?!蛾懘ū静荨?,“香椿頭健胃止血,消炎,殺蟲,治子宮炎,腸炎,痢疾,尿道炎”?!侗静菥V目》載“取椿葉心搗汁涂之,可以治斑禿”?!陡拭C中草藥》:“治赤白久痢,痔瘡出血,赤白帶下,跌打腫痛,食欲不振”等癥。中醫(yī)理論認(rèn)為,香椿性平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澀腸止血,健胃理氣,祛風(fēng)利濕,止血止痛,殺蟲固精等功效?,F(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認(rèn)為,香椿芽煎汁內(nèi)服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和殺滅作用,對治療唇疔,漆瘡亦有一定療效,西方學(xué)者研究發(fā)現(xiàn),香椿含有維生素E和性激素物質(zhì),有滋陰補陽作用,對不孕癥有一定療效,故有“助孕素”之美稱。
春季香椿樹萌發(fā)嫩芽時采摘,其嫩枝長度一般以不超過12 cm為宜,最好的香椿頭宜在谷雨前采食,古有“雨前椿芽雨后筍”之說?!短涂h志》亦云:“春初芽發(fā),早采為貴,晚則質(zhì)老。尤以谷雨前為佳”。據(jù)分析,每100 g香椿芽,含蛋白質(zhì)9.8 g,脂肪0.4 g,粗纖維2.5 g,鈣143 mg,磷135 mg,鐵4.3 mg,胡蘿卜素1.36 mg,硫胺素0.05 mg,維生素C 1.5 mg,均在蔬菜中名列前茅。
香椿芽以食后無渣,質(zhì)地脆嫩,味香濃郁,鮮嫩可口取勝,可涼拌,炒食,油炸,干制或腌漬,可作春卷心的配料,如作面條的菜碼。將香椿芽和蒜一起搗成稀糊狀,加精鹽,醋,醬油,香油和涼開水,做成香椿蒜汁用來拌面條,更是別有風(fēng)味。
炸香椿魚
原料:香椿100 g,雞蛋1個,植物油,精鹽,味精,面粉,椒鹽粉和濕淀粉各適量。
制法:1.將香椿用清水洗凈,晾干后用鹽水腌1分鐘左右撈出,擠干水分,拍上干淀粉;雞蛋磕入碗內(nèi),加入精鹽,植物油和濕淀粉,拌成糊狀待用。2.炒鍋置火上,放油燒至六成熱,將沾上濕淀粉的香椿逐個掛上蛋粉糊,投入油鍋內(nèi)炸至金黃色時撈出,再將油溫升高,放入炸過的香椿略炸即起鍋,撒上椒鹽粉即成。
特點:外皮金黃,香椿碧綠,香氣宜人,健胃理氣,清熱解毒。
椿香蟹黃
原料:香椿芽150 g,嫩豆腐500 g,豬肥膘肉和豬油各15 g,蘑菇100 g,植物油,香油,精鹽,味精,蔥花,生姜末,料酒,米醋,鮮湯,白糖和濕淀粉各適量。
制法:1.將豆腐切成丁,投入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瀝水;香椿切成粗末,蘑菇切成小丁,豬肥膘肉切成末;將4個雞蛋磕開,蛋清與蛋黃分別放入兩碗內(nèi),撒入少許精鹽稍拌。2.炒鍋置火上,放油燒至五成熱,倒入雞蛋清,用筷子劃散成條狀,再下蛋黃,亦用筷子劃散,蛋清蛋黃呈黃白兩色相間,倒出瀝油。3.炒鍋置火上,放油燒至四成熱時,加入豬油,蔥花,生姜末和豬肥膘肉爆香。下入料酒、鮮湯、豆腐丁、精鹽、味精、白糖、米醋、蘑菇丁和香椿末燒沸,用濕淀粉勾薄芡,倒入滑熟的雞蛋,淋入香油,出鍋裝盤即成。
特點:三色相間,有蟹肉味,益氣生津,和中開胃。
椿芽雞絲
原料:鮮嫩香椿芽100 g,熟雞脯肉200 g,精鹽,白醋各3 g,白醬油25 g,芝麻醬50 g,香油15 g。
制法:將熟雞脯肉用手撕成細(xì)絲,蓬松地放在盤里;椿芽洗凈后投入沸水鍋內(nèi)略燙,撈出瀝去水后切成2 cm長的段,撒在雞絲上,加入精鹽,白醬油,白醋,芝麻醬和香油拌勻即成。
特點:質(zhì)地鮮嫩,椿香濃郁,益氣補精,健脾開胃。
香椿肉餅
原料:香椿頭250 g,豬五花肉200 g,植物油20 g,面粉500 g,精鹽、味精、料酒各適量。
制法:將五花肉洗凈后切成黃豆粒大的丁,香椿末用水浸泡洗凈后切碎,一起放入盆內(nèi),加入植物油、精鹽、味精和料酒,拌勻成餡心。2.將面粉用適量清水拌勻揉透成條,揪成40 g重每個的劑子,搟成直徑約15 cm的圓形面皮,包入餡心,收口捏緊,壓成圓餅,即成椿餅生坯。3.平鍋置火上燒熱,略放點油,將餅坯平放鍋內(nèi),中小火兩面煎熟,呈金黃色時即可裝盤上桌。
特點:金黃酥脆、清香鮮美、健脾開胃、增進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