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廣東東莞已經(jīng)四年,從陌生到相熟,風風雨雨,一路走來,雖然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始終有一種生活在家中的感覺。
記得那年3月的一天,我跟著老鄉(xiāng)來到東莞市南城區(qū)塘坑新村,在一幢三層高的舊樓前停下。出來接待我們的是一位老太太,老鄉(xiāng)說這是我們的房東。當時,我認為是暫住之所,根本沒想到在這里一住就是幾年。后來,雖然我的工作幾次變更,但一直沒有挪動過,因為舍不得離開那位慈祥、體貼而又豁達的老太太。
老太太70來歲,銀絲白發(fā),身板硬朗,口齒清晰,聽力很好,只是不會說普通話。她兒子居住在附近小區(qū),常來看她。平時都是她自己打理生活,包括上街買菜購物等。老太太生活有規(guī)律,每天早上5點鐘左右就在院子里忙著沖洗地面,給盆花灑水,整理我們隨意停放的自行車,然后提著籃子上街,下午則牽著一只寵物狗外出遛一遛。
我時常聽老鄉(xiāng)講,廣東人很富有,對我們外鄉(xiāng)人存有戒備心理,沒事不要過多接觸,所以,我也沒有留心這位老人家,只是每次聽見她“早晨”那親切的問候,才習慣性地點頭或微笑,以示回敬。但日子一長,才發(fā)現(xiàn)這位老人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平時我們晾曬在外面的衣服、被子,遇上下雨,她會幫我們收起來,還時常提醒我們出門要注意安全,進出要關(guān)好大門,以防盜賊。晚上,我們幾個工友總愛坐在院子里聊天,她老人家則會從自己家里端出水果和瓜子,叫我們吃。起初,我們不好意思吃她的東西,還惹得她生氣了一般,硬是把東西一個一個地塞進我們手里,喋喋不休地說著地方話,意思是叫我們放心地吃,她家里還有。然后,她就坐在旁邊聽我們說笑。
去年,有個工友過生日,買了蛋糕,炒了很多菜,我們就在院子里舉行簡單而快樂的生日晚宴,她老人家看見了,從家里取來珍藏已久的兩瓶紅酒,滿滿地給我們倒上,把我們的壽星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正當我們舉起酒杯的時候,老太太的兒子方先生和兒媳提著大包小包,開車來看她,見老母親坐在我們中間,哈哈大笑著走過來:“哇!誰過生日?也不通知我,真有口福啊,讓我給撞上啦?!边呎f邊掏出一張百元大鈔,塞進那位工友手里。他妻子也從袋子里拿出許多水果、飲料放在桌子上。
方先生不善喝酒,端起酒杯抿一口,像品茶。盡管我們哥們兒幾個一仰脖子一杯子,他們也不介意,邊飲邊拉起家常,談家鄉(xiāng)風俗、父母身體、工作情況,無拘無束。老太太也時不時插上幾句,仿佛一家人,親密無間。當我們贊美老太太時,方先生自豪地嘮叨起來:“我媽性格樂觀豁達,年輕時做過基層領(lǐng)導(dǎo)。那時,我們村子里誰有困難,都要來找她,她也喜歡幫助別人。一到晚上,大伙兒都愛到我們家院子里乘涼,每晚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后來,大伙兒陸續(xù)搬走了,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老人留守在這里。原來我打算把她接到小區(qū)去,她不愿意,她說小區(qū)住戶互不相識,互不相認,太寂寞無聊,還是住自己的老房子好,地方熟,方便。后來,你們來了,她高興得不得了,說來了鄰居,有伴了,家里有了生氣。不管你們有什么事情,比如誰回家了,誰有女朋友了,誰受傷了,她都要打電話告訴我們,確實把你們當成鄰居和親人?!狈较壬囊幌挘f得我們個個都熱淚盈眶。
去年8月,我把妻子接來東莞小住,想在外面再租一間小房子。這事被老太太知道了,她馬上又騰出一間房子給我們,給她租金,她怎么也不肯收。我每次從老家回來,都要帶家鄉(xiāng)特產(chǎn),不管老人家愛不愛吃,都要送去一些,老太太也不嫌棄,拿在手里看了又看,問這問那,然后樂呵呵地吃了。我們之間已經(jīng)沒有距離,沒有猜忌。
說到廣東東莞,我感到溫暖,因為在這個喧囂的世界,我找到了家鄉(xiāng)那種久違了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