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鄰居,叫記娃,雖然他去世已多年,但后人常常念起他。
記娃,是因為他臉上有一塊紅記而得名,再加上他家貧窮,人長得矮小,所以一生未成家。但記娃是個好人,他孝敬父母,親近鄉(xiāng)里,樂于助人,公而忘私,用他的話說,就是,趁自己活著,能為別人做些好事,就趕快做。
記娃的父母有病,常年臥病在床,為給父母治病,他總是起早貪黑的干活掙錢,但因病入膏肓,父親還是離他而去。為此,母親哭干了眼淚,導致雙眼失明,從此,記娃就成了母親的雙眼,點亮了母親心中那盞明亮的燈。冬天的早晨,記娃把熱水端至母親跟前,幫她洗臉,輕輕梳理母親那蒼白的華發(fā),然后挽一個漂亮的發(fā)髻,這是母親最喜歡的發(fā)型。春天,在鳥語花香的日子里,記娃攙扶著母親在田野里散步,聽鳥兒清脆婉轉的鳴叫,摘一朵野花放在母親的鼻子下,聞著花香,歡樂的笑語,隨春風飄蕩。
夏天的晚上,房間悶熱難忍,記娃就把母親的床位移到庭院,陪母親聊天,母親述說著他童年的一些趣事。母親睡著了,他就輕輕地搖著蒲扇,為母親驅熱趕蚊。
母親在記娃無微不至的關懷下,活到了九十五歲。
在記娃的生活中,似乎沒有什么心事。關心他人,樂做善事,是他的一種愛好。村里有位孤寡老太,和記娃既不沾親,又不帶故,可記娃總是把她當做親人來照顧。冬天來了,記娃把柴、煤送到她家里;夏天到了擔心蚊蟲叮咬,記娃就及時給她支起蚊帳。老人家高興地說:“有記娃照顧我,我啥也不愁?!?/p>
前些年,村里的巷道還沒有硬化,刮風一巷土,下雨滿巷泥,人踏車碾,凹凸不平,出門沒個落腳處,年長日久,人們就見怪不怪,誰也沒把這當回事。可是記娃就看不慣了,夏天太陽似火,趁人們歇晌時,記娃就扛著一把锨,在巷道忙開了,高處鏟去,低處填平,一年四季,這活就像是他承包了一樣。巷道平整如鏡,人們你來我往,沒有聽到過一人念叨記娃的好處?,F(xiàn)在,巷道硬化了,土巷變成了水泥路,人們在歡樂的談笑中,這才想起了記娃,說:“記娃常年修路,全是為了咱大家,現(xiàn)在路全硬化了,可記娃沒能在上面踩上一腳,唉!記娃真是個好人!”
懷念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