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雋永的托物抒情散文。作者對江南瓦情有獨鐘,他從江南瓦的外觀、結構,瓦縫的風聲、檐下的滴雨。瓦上的日光煙影、屋瓦的積雪消融以及瓦上的野草與苔蘚等多個側面來細細把玩它的美,表現(xiàn)其形、聲、色、態(tài)、神的個性特征,寫出了對江南瓦的喜愛。作者還將江南瓦與琉璃瓦作比較,突出其“卑微”、“粗礪”的特點,同時又指出它是人們“客身之需、安居之寶”,強調它“卑微”中的崇高、粗礪中的偉大,更深一層揭示了“我”對江南瓦鐘情的原因。文章末尾用一個設問句,委婉地表露了對江南瓦在“鋼筋水泥”等為標記的城市文明的逼迫下漸入歷史暗角的“擔心”,含蓄地表達了對現(xiàn)代社會諸如以“瓦”、“瓦藍”等為代表的傳統(tǒng)的農(nóng)耕文明、鄉(xiāng)土的自然樸素的生活方式的日漸消失的憂思。
本文繪景如畫,動靜結合,聲色并茂,呈現(xiàn)出立體、動態(tài)的美,抒情真摯而深婉、蘊藉而舒徐,語言簡潔凝練又生動活潑。首先,作者善用修辭。使語言形象鮮明。比喻形象、新穎、貼切,如開篇的“瓦是江南的帽,楚楚然,如片片暗玉點綴屋上”,用“帽”、“暗玉”喻瓦,摹狀繪色,又以“楚楚”修飾,勾畫出了江南瓦的款款風情,耐人尋味。擬人生動、形象、鮮活,如“風吹來,雨珠飄來蕩去,像個頑皮的孩子,盡情地撤歡,恣意地嬉戲”。寫出了檐下滴雨因風而動的美感:又如“日影飄然,煙瓦舞動。那是瓦在跳一支奇妙的日光舞”,這一句寫日影、輕煙中的瓦,因實生虛,靜動相宜,想象瑰奇,展現(xiàn)出“江南風暖瓦生煙”的詩意美。其次,作者遣詞造句,講究節(jié)奏感。整句與散句的變錯。疊音詞的穿插,語詞的連續(xù)反復,這些修辭技巧的使用,都使本文的語言靈動飄選,讀之極有音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