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三鹿問題奶粉系列刑事案件在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
始于去年9月的“三鹿”事件對中國廣大消費者特別是嬰幼兒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損害。據(jù)官方統(tǒng)計,事件共導致29萬余名嬰幼兒出現(xiàn)泌尿系統(tǒng)異常,其中6人死亡。那么,“腎結石寶寶”將面對怎樣的未來呢?腎結石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應該怎樣預防和治療呢?醫(yī)療專家對此做出了解答——
去年突發(fā)大批嬰幼兒罹患腎結石的事件引起全社會對小兒腎結石的關注,不少人覺得小兒的結石似乎都是吃了有問題的奶粉引起,得了腎結石的小孩的病根就是吃過的奶粉。
其實這批吃過問題奶粉患腎結石的寶寶是小兒腎結石中的特例。小兒腎結石發(fā)病率雖然很低,但近年來確實有增長的趨勢,其病因也相當復雜。腎結石并不是單一病因引起,尿過飽和及抑制失調(diào)是含鈣腎結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含鈣的結石如胱氨酸、尿酸、感染性結石多為物理化學的過飽和引起。尿石病的發(fā)病率估計在2%~3%,其中2%~3%為兒童患者。
致病原因
小兒腎結石的病因,一般可簡單分為1.代謝性疾病:如腎小管性酸中毒、胱氨酸尿、黃嘌呤尿和原發(fā)生高草酸尿癥。2.感染因素:感染和結石可互為因果關系。3.先天性畸形: 小兒因先天性畸形導致尿路梗阻,尿流動力學發(fā)生變化形成結石。4.生活環(huán)境因素: 飲食習慣及食物結構、居住環(huán)境及飲用水質(zhì)等因素。一些微量元素甚至維生素A、B6、C、D、K在一定條件下也和結石形成有關聯(lián)。5.某些藥物也影響著結石的形成,如磺胺、乙酰唑胺、英地那韋,過量攝入牛奶及堿性藥物還可能引起乳堿綜合征。
【提示板】
以下生活習慣將導致形成腎結石的機會增大——
●飲水過少。成年人若每天均勻飲水,保持2-3升尿量,結石發(fā)生率將下降80%以上。嬰幼兒也要保證水的攝入量,有的孩子不愿意喝水,無形中增大了罹患腎結石的危險。
●暴飲暴食,攝入的高蛋白、高糖和高脂肪飲食,會增加結石形成的危險性。
●喜食咖啡、可可、紅茶、巧克力者形成草酸和尿酸結石幾率均增加。含草酸較高的食物還有菠菜、葡萄、青椒、香菜、豆類、芹菜、柿子、香菇、栗子等;含尿酸較高的食物還有動物內(nèi)臟、海產(chǎn)品和花生等。
●攝入過多高鈣食物,睡前喝牛奶,特別是高鈣牛奶者。
●大量服用某些藥物,如高鈣含量的制酸劑、維生素C和D、阿斯匹林、磺胺類藥物。
●纖維素攝入過少者。常食用粗糧如米糠,可以防止結石發(fā)生。
●高鹽飲食者易加速鈣結石形成。
●不愛活動的人,鈣質(zhì)淤積在血液中,形成結石的風險也增大。
治療方案
人類對泌尿系結石的外科治療干預一直采取特別謹慎的態(tài)度。雖然目前泌尿外科的腔鏡技術、碎石溶石技術突飛猛進,但對小兒腎結石的外科干預目前還是主張在內(nèi)科保守治療無效的前提下謹慎進行。
近幾十年來,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不斷地滲透進入祖國醫(yī)學的領域,中醫(yī)中藥治療尿路結石的基礎研究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一大批長期應用于治療尿路結石的中草藥的藥理、藥性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具有促進排石過程的不少中藥還能夠提高尿液中結石成分結晶形成、晶體生長和聚集的抑制活性,從而降低腎組織內(nèi)鈣和草酸的含量,起到防止腎內(nèi)結晶體形成的作用。
【提示板】
不妨試試中藥排石
通常用的排石沖劑,包括連錢草、車前子、關木通、徐長卿、石韋、瞿麥、忍冬藤、滑石、苘麻子、甘草十味中藥。主要功效為清熱利水,通淋排石,用于下焦?jié)駸嶙C的泌尿系結石。多數(shù)直徑小于0.4cm的泌尿系統(tǒng)結石患者服藥4周后,70%較小的輸尿管結石可能排出。
目前小兒泌尿外科對腎結石的治療原則的共識:
(一)保守治療
1.適應證: ①單發(fā)腎結石且直徑小于0.5cm者;②位于腎盞的單發(fā)結石;③繼發(fā)于代謝性疾病的腎結石。
2.治療方法: ①治療原發(fā)病變?nèi)绱x性疾??;②鼓勵多飲水,服用排石利尿的中藥;③依據(jù)病情必要時運用堿化尿液的藥物,利于結石溶解排出。
(二)手術治療
1.適應證: ①多發(fā)腎結石引起梗阻者;②反復泌尿系感染者;③巨大腎結石無法自行排出者;④合并先天性畸形者;⑤體外震波碎石失敗者。
2.手術方法: ①腎盂切開取石術;②腎竇切開取石術;③腎實質(zhì)切開取石術;④腎部分切除術。
3.腔鏡技術運用:經(jīng)皮腎鏡取石、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等碎石技術
(三)結石早期結晶期(頑固結石尚未形成)尿路梗阻:可以用膀胱鏡或輸尿管鏡下逆行輸尿管插管引流腎盂尿液達到疏通目的。
(四)體外震波碎石術:小兒時期慎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應嚴格掌握適應證。特別是對嬰幼兒要特別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