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萍,1973年生于河南鄭州,第25、26屆奧運會女子乒乓球單打和雙打的雙料冠軍,曾獲得18個世界冠軍。1997年退役后,鄧亞萍先后到清華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和劍橋大學進修學習,并獲得英語專業(yè)學士學位和中國當代研究專業(yè)的碩士學位。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鄧亞萍曾擔任北京奧組委奧運村部副部長。2008年11月?lián)螄殷w育總局體育器材中心副主任,并于同月獲得英國劍橋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
很多人覺得,對于女人來說,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因為幾百年來的傳統(tǒng)觀念都認為,女人要以家庭為重,似乎“女人”和“家庭主婦”永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2008年,娛樂圈的女星也都踐行著“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傳統(tǒng)”,紛紛覓得“金龜婿”,嫁入豪門。劉濤、胡靜、李嘉欣……每一個奢華婚禮的背后都有無數(shù)女人艷羨的目光,似乎“嫁得好”已經(jīng)成為很多女人的追求。但是,一個享譽世界的女人,用她十幾年的努力告訴女人:干得好才是硬道理!
曾經(jīng)的鄧亞萍,是馳騁乒壇的“武者”,憑著一股拼勁和執(zhí)著的勤奮,摘取了18枚世界冠軍的獎牌,穩(wěn)坐“乒乓女皇”的寶座;今天的鄧亞萍,是頭頂劍橋大學博士帽的“文人”,開創(chuàng)了這所英國名校近八百年歷史的又一個“第一”。奧運冠軍、外交行家、清華碩士、劍橋博士、慈善大使、賢妻良母……她以每一次華麗轉(zhuǎn)身演繹著人生的精彩,更用永不停歇的努力宣告著內(nèi)心的執(zhí)著。
5歲就開始學習打乒乓球的鄧亞萍身高僅1.50米,從外表來看,這樣的身高似乎并不適合打乒乓球,當時的河南省隊因為鄧亞萍的身高,將這個日后的奧運冠軍拒之門外。倔強的鄧亞萍并沒因此放棄,更不會因此失去信心,她總會為自己找到一個努力拼搏的理由。就像鄧亞萍自己總結(jié)的成功經(jīng)驗一樣:“我不比別人聰明,但我能管住自己。我一旦設(shè)定了目標,絕不輕易放棄!”
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曾在鄧亞萍英文版論文《從小腳女人到奧運會冠軍》的序言中這樣寫道:“世界是你的,因為你擁有開啟它的鑰匙。”也許,對于鄧亞萍來說,這把能夠開啟世界的鑰匙除了堅毅的性格、超人的自信之外,就是那份腳踏實地的勤奮:“當時是有這樣一個夢想,但覺得自己沒有這個機會。后來真的在劍橋讀博士,也確實付出了非常多的代價?;剡^頭來想,是非常值得的。對11年的求學生涯做個總結(jié),我覺得只要敢想,并且腳踏實地地去做,你還是可以成功的?!?/p>
1997年,從國家隊退役之后的鄧亞萍先后到清華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和劍橋大學進修學習。從乒乓球運動員到高等學府的最高殿堂,鄧亞萍從運動員到學生的轉(zhuǎn)換也經(jīng)歷了異常的艱辛。
初到清華大學的鄧亞萍學習英語時,要從最基礎(chǔ)的26個字母開始學起:“上課時老師的講述對我而言無異于天書,我只能盡力一字不漏地聽著、記著,回到宿舍,再一點點翻字典,一點點硬啃硬記。我給自己制定了學習計劃:一切從零開始,堅持三個第一:從課本第一頁學起,從第一個字母背起,從第一個單詞背起;每天必須保證14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本褪菓{著自己從運動員開始一直堅持的這股韌勁,她拿到了清華大學英語專業(yè)學士學位。
從2003年到2008年,鄧亞萍用了五年的時間,為自己戴上了那頂無數(shù)人羨慕、向往的劍橋大學博士帽。五年的時間里,除了讀書,她還要兼任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奧組委的工作。鄧亞萍的博士論文的題目是《全球競爭中的奧林匹克品牌: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案例分析》。身為國際奧組委委員的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博士論文更深層次地研究奧林匹克運動。導師對鄧亞萍論文的評價是,角度非常獨特。因為在學術(shù)上,還是首次有人從這個視角去對奧林匹克品牌進行嚴謹?shù)难芯俊?/p>
鄧亞萍在英國劍橋大學這座世界名校里書寫了一段新的傳奇——在劍橋大學近八百年的歷史中,第一次有像鄧亞萍這樣的世界頂尖級運動員獲得博士學位。
從被拒之門外的乒乓球運動員到劍橋大學的經(jīng)濟學博士,鄧亞萍的每一個腳印之下總有一種讓人震驚、尊重的自信和拼搏,拼搏讓自信永不磨滅,讓幸福如影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