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天文學家一直將天爐座附近的NGC1097作為普通的螺旋星系看待。直到2008年,由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中心的邁克和馬里奧·列維奧、哥倫比亞大學的朱利斯以及巴西南大河州聯(lián)邦大學的伯格曼所組成的研究小組,才在NGCl097的中心發(fā)現(xiàn)了一個超大型黑洞,并且通過它研究出一種可以在其他星系中找到黑洞的方法。
許多理論都認為,像NGCl097這樣的星系都有一個網形的吸積盤圍繞在黑洞四周,這種星系一般被稱為活躍星系。當黑洞利用它強大的重力將四周的恒星和氣體吞噬進去,這些黑洞的“獵物”并不是像蘋果掉在牛頓頭上那樣直接。由于角動量守恒,這些“獵物”會落在一個扁平的盤狀結構上,然后以螺旋狀的方式慢慢地掉入黑洞口中。在這一過程中這些“獵物”會釋放大量的重力勢能,使得吸積盤溫度上升,并輻射出能量。天文學家就是利用這些輻射譜線來推斷吸積盤的存在及其特性的。由于不斷旋轉的吸積盤有些部分是朝向我們運動,另一部分則足背向我們運動,因此譜線兇多普勒位移的效應而分裂成兩條譜線。這些分裂譜線的特性將會透露出吸積盤的形狀。
奇怪的是,NGC1097的分裂譜線在1985年時并未被發(fā)現(xiàn)。因此天文學家認為,可能有一顆恒星正在被黑洞吞噬;在它垂死之前發(fā)出一陣驚天霹靂的“龍嘯”,使得以前看不到的分裂譜線明亮起來。進一步研究這些分裂譜線的特性發(fā)現(xiàn),NGC1097的吸積盤呈橢圓形,并不是一般所想的圓形?,F(xiàn)今的觀測確定,至少還有17個活躍星系有分裂譜線。天文學家相信,仔細研究這些活躍星系應該可以更加確立橢圓形吸積盤以及超大型黑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