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奧運年加劇了“漢語熱”在全球的升溫,在我們對外來語有著空前高漲學習熱情的同時,世界也在積極地學習著中國的語言文化,我們應該為自己的母語感到自豪,同時更要避免那些不經(jīng)意間常犯的文字差錯。
素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了2008年中國出現(xiàn)頻率最高、覆蓋面最廣的十大文字差錯: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用《論語》中的這句話歡迎全球來賓。然而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卻將lè誤讀成了yuè。2008年,這是國人引用名言經(jīng)常讀錯的字。
社會熱詞中容易出錯的是“三聚氰胺”。今年發(fā)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讓生僻詞匯“三聚氰胺”迅速家喻戶曉。“氰胺”應讀qíng’àn,但國人普遍將其誤讀為qīng’ān 。
今年高考,許多中學生使用“震憾”一詞形容汶川大地震,正確用詞應該是“震撼”。“撼”為手旁,意思是以手搖物?!昂丁睘樾呐?,意思是心有缺失。兩者形近而義殊。
新聞報道中容易混淆的詞是:狙擊/阻擊。2008年末全球性金融危機來勢洶洶,“狙擊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等標題頻頻出現(xiàn)于報紙、網(wǎng)絡上,其實這里的“狙擊”應寫為“阻擊”?!熬褤簟笔沁M攻性的偷襲,“阻擊”才是防御性的陣地戰(zhàn)。
旅游景點愛用繁體字書寫名人故居的說明牌,卻往往將“故里”誤寫為“故裏”?!袄铩弊直居衅渥?,和“裏外”的“裏”不相干。
社會機構稱謂中,“非營利機構”常被誤寫為“非盈利機構”。營利是指主觀上謀取利潤,盈利是指客觀上獲得利潤。兩者的出發(fā)點是不一樣的。
出版物上容易用錯的詞是:期間,如“期間,我參加了一次考試”?!捌陂g”不能單獨放在句首使用,應該寫成“其間”。
出版物上容易混淆的成語是:“望其項背”和“望塵莫及”。前者表示差距不大,后者表示相差懸殊。一些著名作家的筆下,竟然也會出現(xiàn)“只能望其項背”這樣的病句。
財經(jīng)術語中“存款準備金率”和“存款準備金利率”有時會被新聞媒體混為一談。前者是指銀行提取準備金的比率,后者是指央行對準備金支付的利率。
近年來《紅樓夢》被影視劇屢屢翻拍,“紅學”登上百家講壇等電視節(jié)目。但紅學研究中的索隱派,一再被講壇學者們誤稱為“索引派”。“索隱”是指鉤沉索隱,探究故事背后的事實。而“索引”專指圖書檢索。兩者可謂風馬牛不相及。
看著上面的“十大年度錯別字”,也許有些人會認為是好事的老夫子在“八股”,其實不然。在中國“外語熱”的今天,走出國門、了解西方文化也許是眾多年輕人和一些年輕家長們向往的,但是漢語畢竟是我們的母語,英語是外來語。而目前中國人對待這兩種語言的態(tài)度卻有種本末倒置的傾向。這種擔憂不是杞人憂天,如果不加以重視,很有可能會有那么一天,中國人的漢語水平都不如英語水平了。
現(xiàn)在的許多人說話用的是歐氏語序,已經(jīng)把我們的母語給忘了。我們現(xiàn)在一味強調(diào)英語的重要性,卻忽視了漢語才是我們自己引以為豪的語言。不是說學習英語不重要,這是我們與世界交流的一種工具,但我們不應該把英語凌駕于我們的母語之上。我們的母語有許多博大精深的東西,像詩、書、禮、易;經(jīng)、史、子、集等,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
上學時我們曾學過一篇叫《最后一課》的課文,課文里的老師韓麥爾先生說,牢記自己民族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雖然這句話用在當今中國人身上實在有些夸張,但是記住自己民族的語言,至少是拿著打開本民族輝煌的歷史文化寶庫大門的鑰匙。正是拿著這把鑰匙,中華民族才有了幾千年延續(xù)不斷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