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代流行包裝、炒作,名導馮小剛當然沒有超身其外,他也時不時發(fā)“飆”,如“抽”死“弄”廢你等等,狂妄、囂張得可以!不過,你別當真,他沒有這膽量,一切都只是在嘩眾取寵,以期引起觀眾注意罷了。不過,馮小剛比一般人更精明,他的炒作除卻這等低級的招數(shù)外,更多的是“高招”。例如,馮小剛拍的電影好,而更好在于他“做”出來的片名,誠如“一聲嘆息”、“集結號”等等。電影熱鬧一陣之后,觀眾很快就會忘記,但片名卻會由此流行開來。去年他又“整”出了一部賀歲片,名叫《非誠勿擾》,一不小心,它又成了人們的一句口頭禪。如此這般,肯定比他發(fā)“飆”更讓人記住他。
其實,馮小剛的精明又在于馮小剛“有才”。那片名不是信手拈來的,肯定是頗費了一番苦心??嘈闹蟮幕貓?,是他馮小剛能讓讀者共鳴起舞。
如若不信,我們就說一個現(xiàn)實中非誠勿擾的故事。
一小有家財離異男人,在網(wǎng)上發(fā)了一征婚帖:不求完美,只求有緣。如果你是那個有緣人,不管你有什么不足,我都會坦誠面對……此帖可謂心誠意篤。它一經(jīng)公布,不好說應者如云,但也算投石探路者不寡。
一網(wǎng)名叫潘多拉的姑娘就此依勢而上。此女不但正值活色生香的妙齡,回復的帖子更是梨花帶雨,讓人不疼憐不行,不感動不行:我受過傷,我想找個包容我的男人。如果我們有緣,我的要求是,在最短的時間走進婚姻殿堂,我會做你今生所能想得出的最好的妻子……
至此,干柴遭遇烈火,豈有不燃燒之理?見面,同居,一切幾乎是順理成章,渾然天成??上?,此等喜人局面只維系了一段短暫時光。問題出在哪兒?“潘多拉”管束了自己的身體,卻管束不住自己的心。她對他說:我們注定只能過“身心分離式”愛情,因為我身體可以給你,心卻不能。它還在狂熱地追逐著前任男友。
那離異男人深感委屈,但想想《非誠勿擾》里的幸福結局,他依舊接受了她。
問題是一切并未了結,“潘多拉”的前任男友從國外歸來,她竟從此城追到了彼城。有過一夜風流,有過片刻滿足。之后,那男人還是義無反顧地走了。她痛苦,她茫然,便給那離異男人打了電話:你如果還愛我,就來接我。
那離異男人深感恥辱,但想想《非誠勿擾》里的幸福結局,他還是原諒了她。
“潘多拉”該收心了吧?不,只過數(shù)日,她又開始在網(wǎng)上征婚,且頻頻與一批應征男人約會。
馮大導演告誡過我們:非誠勿擾!“潘多拉”不誠,已顯然易見。心不誠,人相擾,其結局一定糟糕:那離異男人忍無可忍,終于拔刀相向,上演了一幕悲劇……
事情至此,關于“潘多拉”我們就不說了,想詛咒便詛咒是了。而那個離異男人,他制造血案,大概是難免牢獄之災了。不過,我們也需要給他太多同情。
有句成語叫寬以待人??梢姟皩挕笔且环N做人的境界,但“寬”又是有原則的,淹沒了原則,“寬”就會是一杯苦酒,一劑毒藥。
愛情的原則是什么?真誠。純粹。
無疑,那離異男人放縱了“寬”的尺度,忘乎了愛情的原則,苦酒也罷,毒藥也罷,個中五味,也只能留給他慢慢品嘗了。 不過,馮大導演精明,非誠勿擾,他的這一善良提醒,我們還是應該記往的。
因為“非誠”畢竟是許多悲劇的禍根。
(請關注本期相關報道:《非誠勿擾現(xiàn)實版,誰會堅守百分之七十的愛情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