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爸爸去游覽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美譽的——勉縣武侯祠。它是紀念三國蜀國丞相諸葛亮的祠堂。諸葛亮生前封武鄉(xiāng)侯,死后謚號忠武侯,后人便尊稱他為武侯。還把他作為忠臣賢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
我們從縣城出發(fā)乘車約三公里就到了武侯祠。
聽爸爸說這里前依108國道,后瀕漢水,坐南向北,占地30余畝。祠內(nèi)布局嚴整,建筑古樸,古柏參天,花木茂盛?,F(xiàn)存古建筑28座100多間,規(guī)模雄偉,是陜南最大的古建筑群。祠內(nèi)文物豐富,匾聯(lián)層層,碑碣林立,有各朝代珍貴石碑90余通,歷代名人字畫400余幅,以清嘉慶八年嘉慶皇帝親筆御書“忠貫云霄”金匾最為珍貴。
是什么稱其為“天下第一武侯祠”呢?我想是因為它座落在諸葛先賢長眠之地——我的家鄉(xiāng)勉縣。而且在全國眾多的武侯祠中,勉縣武侯祠修建時間是最早的,比成都武侯祠早建約50年。它始建于蜀漢景耀六年,也就是公元263年;同時,它是由后主劉禪親自下詔修建,是全國目前唯一的一座官祠。
走進武侯祠,來到了戲樓下。在戲樓上,臺上的每一個演員以自己的方式演繹著諸葛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一件件往事。走過戲樓,便來到武侯祠的標志性建筑——牌樓前,你千萬不要小看腳下這條青石板小道,它可是東連金牛道,西通褒斜道,是當年出秦入蜀的必經(jīng)要道,也是當年兵家必爭之地。從古至今,來此之人,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這是為什么呢?就是因為這座高10米、八角上翹重檐兩滴水的高大牌樓。牌樓正中上寫著“漢丞相諸葛武鄉(xiāng)忠武侯祠”。蜀漢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后主劉禪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開府治事。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后主詔謚諸葛亮為忠武侯。三國時封爵的制度,皆以自己的故鄉(xiāng)為封土,封侯拜相時,因為他的家鄉(xiāng)屬曹魏領(lǐng)地,恰巧漢中也有一地和他的家鄉(xiāng)一樣,都叫武鄉(xiāng),于是把漢中的武鄉(xiāng)封給諸葛亮,“借地封侯”的典故就由此而來。
穿過牌樓南行就到了“琴樓”下,這是券洞式城門建筑,鐘、鼓二樓居其兩側(cè),在樓上設(shè)有一個石榻,上面放著一架古琴,相傳這是諸葛亮的遺物。這座樓是后人根據(jù)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中“空城計”一段而建的。在琴樓正中上寫著“高山流水”四個大字。 比喻著諸葛和劉備的相遇相知。
過琴樓,穿戟門,便來到了拜殿,又叫獻殿。殿內(nèi)遍懸慕傾之匾,是祭拜諸葛亮之地。在拜殿左側(cè)有一個醒目的石碑,上書“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仰流風於遺跡萬古清高”,是馮玉祥將軍在民國十七年(1928年)南京行營所題。
過拜殿之后,一股清香裊裊升起,這就來到大殿。正中神龕上是諸葛亮的塑像,羽扇綸巾,鶴氅方裾,瀟灑睿智,栩栩如生。雕像兩邊又有兩個雕像分別是關(guān)興和張苞??匆娙绱?,不禁讓人想起諸葛亮當年火燒新野,草船借箭,智算華容,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六出祁山。談笑間數(shù)十萬精兵灰飛煙滅。見大殿壁上,嵌有岳飛代寫的前后《出師表》石刻。刻工精良,筆力遒勁,龍飛鳳舞,書法藝術(shù)價值極高。《出師表》是諸葛亮于公元227年率軍北伐前,給皇帝劉禪的一份奏章。他在表中規(guī)勸劉禪要執(zhí)法公允,任人唯賢,講述了“親賢臣,遠小人,國家才能興隆”的道理,并推薦了一批德才兼?zhèn)涞膶⒗?。最后諸葛亮表示,自己受劉備三顧之恩,托孤之重,一定要為“興復漢室”竭忠盡智,效死不渝。表文言詞懇切,讀后催人淚下。古代有“讀《出師表》不落淚者不忠”之說?!逗蟪鰩煴怼肥窃诮滞なЮ?,諸葛亮又一次上疏的一份表文。流傳千古的名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即出自此表中。
大殿后是崇圣祠,正門上有清代王鼎豐所題對聯(lián)一副“兵在攻心三分聊竭解懸力,魚如得水六出誠是盡瘁哀”。聽了爸爸的解釋,我終于明白了這副對聯(lián)的含義。
祠院內(nèi)有株枝榮葉茂的“千年古旱蓮”, 形色似藕蓮,高約10米,花開如蓮,色香俱佳,展瓣吐蕊,芳香數(shù)里,是全國稀有喬木花樹。 每年仲春,鮮花怒放,滿園內(nèi)盡是白的、粉的花。旱蓮與別的花不一樣,別的花先花后果,它卻是先果后花,而且開花時一片綠葉也找不到,所以分外妖繞,屆時欣賞者絡(luò)繹不絕,是武侯祠一大勝景。
這次我不但欣賞了這美麗的景色,而且學到了知識。啊,武侯祠,我愛你,諸葛亮,我敬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