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雖然沒有像中國那樣把茶稱之為“國飲”,但飲茶風盛行。據(jù)稱該國每個家庭每年要消費8公斤的茶葉,基本為紅茶。男女老少都喝紅茶。土耳其茶市上的紅茶有當?shù)禺a(chǎn)的,也有進口的,其中著名的英國黃牌紅茶據(jù)說也是用當?shù)夭枞~加工的,而我則更喜歡飲用土耳其本國的一種叫dogadan的品牌,滋味濃厚,口感甘醇,加了方糖更是消弭微澀得恰到好處。請教了土耳其的同事,才知道這個dogadan有“綠色自然”的含意,我音譯“豆莢丹”,頓生美感。
土耳其人也喝袋泡茶,但更多的是把茶葉濃濃地泡在一個小壺里,要飲用時,先沖入三分之一杯的濃茶,再兌上三分之二杯的開水,這樣一杯熱騰騰的紅茶就大功告成了。這種品飲方式催生了多種式樣的子母壺,一般為雙層寶塔形:母壺在下燒開水。子壺在上盛濃茶,子壺同時是母壺的壺蓋。而母壺的水蒸汽直烘子壺的壺底以養(yǎng)熱子壺的茶湯。中東大學每一層的教師辦公室都附設(shè)茶房,每一間茶房里安置的就是這款子母壺。也有子壺如頑童騎在母壺的肩頭,好生可愛,我在心里暗自稱其為“肩負型”:往往在高級的餐館里,這樣銀晃晃的子母壺乘著小推車直抵你的餐桌邊,顯得珠光寶氣般的雍容華貴。
說了茶壺說茶杯,仔細瞧瞧,土耳其的玻璃小茶杯的造型很獨特,圓形但中間略彎呈腰狀,紅茶在這樣的玻璃小腰杯里顯得格外可愛,像一盅紅得透亮的葡萄美酒,也像一塊玲瓏剔透的紅瑪瑙,還像一朵笑口圓開的郁金香,左右欣賞,極為養(yǎng)眼。如此精美的腰杯紅茶,不但隨賣茶郎走街穿巷,八方百姓熱情享用,連那些政府機關(guān)以及高級賓館和餐館也是同杯同茶。樂此不疲。我仿佛覺得這杯不分貧富貴賤的紅茶是土耳其社會公平與和諧的底線,喝出了一個“最溫和的伊斯蘭國家”。
茶湯入杯,有一個茶濾,茶濾的樣子有點像養(yǎng)金魚的小網(wǎng)兜。小小茶濾網(wǎng)住了零星的碎葉殘末,濾出純凈透亮的茶湯。杯子里一定得有根小勺來完成飲用前的最后一招,起碼也得有根塑料的小棒,用來攪動沉淀的方糖。土耳其航空公司的航班就在餐盒里附贈了這樣的塑料小棒,我差點沒把它當成一根牙簽。紅茶一定要加方糖,記得曾有名家散文嘲笑洋人喝茶加糖加得愚不可及,其實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各有各的口味?!凹t茶”在英語里是“black tea”,并非人家藍眼睛色盲,我想應當是人家的著眼點是制好的茶葉,而我們看中的是泡出的茶湯,所以各有所色。
紅茶清飲微澀,我入鄉(xiāng)隨俗,多少總得加一點糖。不加有時還確實口感不佳。每每見到土耳其美女玉手纖纖,捏著銀匙攪動紅瑪瑙的英姿,優(yōu)雅艷麗,真是茶不醉人人自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