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來華訪問引起了一陣媒體旋風。她把唯一一個電視專訪的機會給了《楊瀾訪談錄》。其實這也并非偶然,縱觀整個中國傳媒界,還有誰比楊瀾更適合獲得這個機會?
她是大名鼎鼎的主持人,先后采訪過來自世界各地的二百多位政界、經(jīng)濟界或文藝界的名人;她是資深傳媒人、商人,成功創(chuàng)辦了“陽光媒體”,打造了電視平臺、電子雜志、平面出版物、網(wǎng)站等多種產(chǎn)品;尤其她還是個女人,在性別上也占了優(yōu)勢。換做男人,還怎么跟希拉里“話家常”呢?
印象最深——希拉里
楊瀾認為在她采訪過的眾多女性當中,希拉里留給她的印象最深刻。因為無論作為政治家的夫人,還是作為女性政治家,希拉里都有過許多失敗經(jīng)歷,但她能一路追求信念,同時不斷追求卓越。采訪時希拉里說:“其實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應該戰(zhàn)勝恐懼,承擔風險,不隨波逐流,這需要相當?shù)挠職狻.斢心贻p人問我什么是最好的人生方向時,我總是說充分地認識和相信自己,傾聽自己的心聲,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樣的人生或許會有曲折,但是我認為是最有價值的,也是最好的生活方式?!睏顬懮钌钫J同她的這番話。
影響最大——外婆、母親
在最近接受采訪時,楊瀾透露了一些從前不為人知的花絮。她說自己的外婆是一個曾經(jīng)纏過足又放開腳的女性。在上20世紀初,楊瀾的外婆和外公從浙江紹興去往上海,并在那里開了一家小店,以此謀生,將孩子們拉扯成人。在楊瀾的記憶中,家里有一張外婆四十多歲時的照片,那時候家境已經(jīng)比較殷實了,她穿了一件新做的棉布旗袍,帶著家里的五個孩子去照相館拍了一張照片。雖然外婆沒什么學問,甚至不識字,但她通過自己的雙手去改變命運的自信和力量,使楊瀾覺得她有一種特別的美。
楊瀾的母親是那種始終保持對世界新鮮感應度的女性,無論是在報紙上看到什么新聞,還是在商場看到什么新產(chǎn)品,母親都會津津樂道地跟楊瀾說,絕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操勞就對一切都漫不經(jīng)心、麻木不仁。
她是朱軍的“引路人”
2005年,楊瀾做客《藝術人生》,朱軍飽含深情地說:“她(楊瀾)是我生命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女人,因為她的言語深深地影響到了我,使得我的生命軌跡,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有了一些變化……”
原來,十多年前,楊瀾不經(jīng)意間的一個提議,讓當時還在蘭州工作的朱軍有了躁動不安的“白日夢”——進軍中央電視臺。
1993年,朱軍在主持一場地方晚會的時候遇到了楊瀾,這在他的職業(yè)生涯當中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這場晚會由朱軍和當時從央視請來的楊瀾一起主持。錄制結束的時候,楊瀾趁著空閑對朱軍說:“朱軍,你主持得挺好的。你應該走出去試試,要是原地不動的話,五年,也就是五年,你就沒有什么太大的發(fā)展了?!?/p>
這番話點醒了朱軍,不久后他遇到一個偶然的契機,于是帶上全部積蓄,朱軍成了“北漂”一族,開始了人生篇章的新起點。
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從此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處處以善心關注人,以善意提醒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也是楊瀾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