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于三國、西晉時傳入北京地區(qū),廣安門外天寧寺就是北魏孝文帝時所建光林寺遺址。北京現(xiàn)存最古老的佛教寺院潭柘寺建于晉代。
隋唐時期,佛教得到進一步傳播,北京地區(qū)興建了清源寺、法源寺、廣恩寺、白馬寺、十方彌勒禪院等數(shù)十座著名寺院。遼代時佛教寺院也很多,至今保存下來的有天寧寺塔、大覺寺等。元朝時,藏傳佛教喇嘛教開始傳入北京地區(qū)。喇嘛教是7世紀中葉大乘佛教傳入西藏,與當?shù)刈诮倘诤隙?。明朝皇帝對佛教特別推崇,在北京城內(nèi)修建的寺廟達100多座。清王朝入主中原后,繼續(xù)興建了不少佛教寺院。1929年,北京共有佛教寺廟1033座。到1948年底,北京地區(qū)尚有佛教寺廟427座。
天寧寺。天寧寺是北京最早的廟宇之一。天寧寺在北魏孝文帝時叫光林寺,隋朝時稱宏業(yè)寺,唐開元時改稱天王寺,金時稱大萬安寺,明宣德年間改名為天寧寺。遼代在寺后建塔,元末,寺院毀于火災,殿宇無存,只余高塔。
長椿寺。長椿寺是京師名剎之一,位于長椿街(土地廟斜街),建于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是明神宗的母親孝定李太后下令敕建的??滴跄觊g毀于地震,后重修。殿中有滲金塔,上世紀30年代,殿中還藏佛像10余座。
大鐘寺。大鐘寺位于西直門外。原名覺生寺,因寺內(nèi)有500多年前的永樂大鐘而被稱作大鐘寺。大鐘寺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為影壁(已毀)、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和藏金樓、大鐘樓及東西藏經(jīng)樓、配殿等。
護國寺。護國寺原名崇國寺,為元丞相托克托故居。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賜名大隆善護國寺。今僅存金剛殿和寺西北角的廊房以及垂花門后一層殿。寺原有石碑多已無存。過去每月初七、初八,護國寺有廟市。
萬壽寺。萬壽寺是京西著名古剎,位于長河廣源閘西側,明萬歷五年(1577年)建。清代加以修繕,慈禧太后常在此休息。萬壽寺建筑宏大,殿宇宏麗,有正殿、前殿、后殿,有碑亭,碑文為翁同龢所書。另有千佛閣,閣七楹,兩層壁間,安小佛數(shù)千。
崇效寺。崇效寺在牛街以南,白紙坊稍北,崇效胡同內(nèi)。唐時,幽州節(jié)度使劉濟舍宅為寺。寺內(nèi)原來種植棗樹千株,清初詩人王士禎稱其為棗花寺。上個世紀30年代棗樹已無存,唯有牡丹、芍藥著名?,F(xiàn)僅存一座明代修建的帶樓廊的藏金閣。
作者單位: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