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正和,是河南固始縣三河尖鄉(xiāng)的一個農民,可他卻常年住在美國做著柳編生意的大買賣。自從2000年去美國開公司后,萬正和回家的次數就很少了。
萬正和的家鄉(xiāng)在河南固始縣三河尖鄉(xiāng),這里盛產柳條。一直以來,這里的人們都喜歡將柳條編織成柳筐、柳簍,除了自己用外,一些人還拿到市場上去賣,可由于柳筐、柳簍在當地賣得很便宜,還不夠工夫錢,所以大多數人都把柳條當作柴火燒掉。萬正和的柳編手藝在當地小有名氣,1985年他到安徽一家柳編廠打工,沒想到這次短暫的打工經歷竟然會改變他以后的人生。
一次偶然的機會,萬正和了解到原來柳編的產品出口可以賺到更多的錢,于是他想方設法讓人幫自己把柳編產品帶入了廣交會,沒想到,這屆廣交會萬正和接下了10萬元的訂單,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實現了夢想。1988年,25歲的萬正和終于在家鄉(xiāng)建起了一座夢寐以求的柳制品加工廠。
在和客商打交道的過程中,萬正和發(fā)現一些外商把收來的柳編制品用瀝青染成巧克力色后不但很好看,而且這種著色后的柳編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十分走俏,他便開始琢磨對傳統(tǒng)的工藝進行改良。一次去故宮游玩時,故宮里各種古色古香的文物給了他很大的啟發(fā)。
萬正和:“這個檔次看起來很舊,很有味道。我就想辦法做成這個顏色,那不就成了古董了嘛?非常好看了有成色了有檔次了。回來后就在這個房間天天去試驗,去擺弄?!?/p>
恰恰在這一年,淮河發(fā)大水,河灘上的柳條被泡了3個月后,表皮全部脫落,并且枝條出現了斑痕而沒人要,這時候的萬正和因為仿舊柳制品的實驗取得成功,于是大量收購這些賣不掉的柳條。正好把不能用的廢料,不能用的材料都用上了,降低了產品的成本。
在那年廣交會上,這些五顏六色的柳編制品一擺上展臺就立即吸引了客商的眼球。如今,萬正和已經將公司開到了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