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命往往短暫,只有人格魅力經(jīng)得起考驗。曾經(jīng)閃耀奧運賽場的鏗鏘玫瑰雖已功成身退、生兒育女,卻就此展開了更豐富的人生。這個夏天,和她們在北京重逢!
奧運賽場上奮勇拼搏的美人總是備受關(guān)注的焦點,她們的命運牽動著億萬觀眾的心。比如中國觀眾再熟悉不過的霍爾金娜,當(dāng)她在雅典奧運會上伴著《再見,雅典》的音樂黯然謝幕,全世界都戀戀不舍。然而,多年后在北京的重逢,讓人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歲月竟讓曾經(jīng)熟悉的身影更添優(yōu)雅和神采。用德國前泳壇名將阿爾姆西克的話來說,“我覺得今天的自己比過去更美了!”
因為心愛的體育事業(yè),她們在2008年的夏天以另一種身份全情投入北京奧運會,用今天的成熟和從容詮釋奧林匹克精神的外延。
霍爾金娜:解說員
25年以前。一個4歲的俄羅斯女孩因為挑食,被媽媽送去練體操……料想小朋友運動得累了就會胃口大開,肯乖乖吃飯;沒想到,這個手長腳長的小姑娘居然就此在推崇“短小精悍”的體操界以芭蕾舞者般的優(yōu)雅發(fā)光發(fā)熱、熠熠生輝。
斯維特蘭娜·霍爾金娜(Svetlana Khorkina),就是那個傳說中野心勃勃的冰美人,和神奇教練一起努力編創(chuàng)適合自己身材的新動作,修飾體操服的胸線和腰線,揚長避短,勝人一籌。在青春至上的女子體操界穩(wěn)穩(wěn)稱霸了10年,“體操皇后”先后囊括了包括2枚奧運會冠軍、3屆世錦賽個人全能冠軍在內(nèi)的近40枚世界級賽事的個人冠軍獎牌,并留下了8個以她名字命名的獨創(chuàng)高難度動作。
自信的美女絕不會甘于平淡。早在1997年剛獲得第一塊奧運金牌以后,她就趾高氣揚地為《花花公子》雜志拍攝裸照,還直言不諱:擺POSE比練體操容易多了,既然擁有美貌和性感,何樂而不為?2002年主演話劇《維納斯》,又是一次“不務(wù)正業(yè)”的驚艷。腳蹬細高跟,身披白紗裙。仿佛漫步云端,舞臺上的“體操公主”演活了導(dǎo)演心目中那個“從月亮上來的女孩”,感動得臺下的故事原型也淚眼婆娑。
退役之后,天更高,地更遠。體操嬌娃變身俄羅斯體操協(xié)會副主席。進而榮升國家杜馬。負責(zé)推動體育發(fā)展以及與之相關(guān)的青年活動。外界戲稱她和同時入閣的幾大美女為“普京寶貝”,她當(dāng)然不以為意,還巴不得多些曼妙工作照見報、上網(wǎng)。去年3月,在家鄉(xiāng)別爾哥羅德(Belgorod),一所嶄新的綜合性體育學(xué)院竣工開學(xué)。大樓被冠以霍爾金娜的名字Svetlana,俄語意思“光”,樓前還塑有她裊裊婷婷的雕像。
現(xiàn)在,除了有聲有色的新工作,快3歲的兒子讓冰美人的生活更加充實。當(dāng)年,勇敢的單親媽媽在洛杉磯生下小寶寶,孩子的父親是誰至今眾說紛紜……管它呢!反正她根本沒想過要做男人背后的賢內(nèi)助,她只想人們記得她。正如俄語自傳《穿著高跟鞋的前滾翻》所傳達的人生理念:“就像高跟鞋上的體操動作——美麗與危險兼具?!边@次,她隨俄羅斯國家電視臺來北京做體操比賽轉(zhuǎn)播的解說員,看到別人做出熟悉的“霍爾金娜騰躍”,她又如何評說呢?
阿爾姆西克:特派記者
德國美女弗郎西斯卡·范·阿爾姆西克(Franziska van Almsick)生于1978年,5歲開始游泳訓(xùn)練,14歲就在巴塞羅納奧運會上以2銀2銅一鳴驚人。第二年,當(dāng)選權(quán)威雜志《游泳世界》(Swimming World)的年度最佳女子游泳運動員。第三年,在意大利羅馬世界游泳錦標(biāo)賽中,以1分56秒78的成績打破了保持8年之久的女子200米自由泳世界紀錄,榮膺冠軍。2004年在雅典退出歷史舞臺,奧運獎牌累計達4銀6銅,偏偏總與冠軍無緣,最可惜的一次,僅僅相差15厘米。
當(dāng)時,被媒體昵稱為“金色小飛魚”的阿爾姆西克評價自己“很固執(zhí)、很自信、雄心勃勃卻粗枝大葉”。跌宕起伏的事業(yè)可以說正是她豐富而矛盾的個性使然。上世紀90年代末,阿爾姆西克深受失戀和傷病的困擾,到了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又和金牌失之交臂。在奧運村的飯廳里,她和同樣錯失進球良機的手球明星克雷奇馬爾(Stefan Kretzschmar)一見鐘情,互相安慰。后者為了她一回國就拋妻棄女、在小腿上刺青示愛。頂著“第三者”的壓力。這段不一般的戀情卻賜予了“小飛魚”再次向前沖的力量!在2002年的歐錦賽上。她一舉改寫了自己8年前創(chuàng)下的紀錄。
如今,初為人母的阿爾姆西克把金發(fā)染黑,除了從事與體育相關(guān)的工作外,還寫了一本關(guān)于孩子和游泳的兒童讀物,日子變得更加平靜而沉著。作為德國國家電視一臺(ARD)的特派記者,第一次在沒有得獎壓力的情況下參加奧運會,她興奮地和觀眾相約北京,“享受”和“放松”才是她對這次體育盛會的期許。
鄧亞萍:奧組委官員
她是世界上唯一蟬聯(lián)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也是唯一獲得4次奧運冠軍的乒乓球運動員,世乒賽女單、女雙的金牌更是戴到脖子酸。
鄧亞萍出了名的拼勁兒不但幫助她在女子乒壇所向披靡,更成就了她從26個字母勉強能寫齊,到清華學(xué)士、諾丁漢碩士、劍橋博士在讀的奇跡。2001年做申奧陳述,連科班出身的楊瀾都對她的英語演講贊不絕口。
魅力來自強大的內(nèi)心,重量級忘年交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為這一點做出了最好的證明。他不止一次邀請她去日內(nèi)瓦總部參觀,親自為她頒發(fā)金牌多達5次。耄耋之年還在奧林匹克博物館以西班牙前混雙冠軍的身份披掛上陣和她對壘。
一頭利落的短發(fā),一套干練的正裝,今天這位北京奧組委奧運村部的“鄧副部長”讓人眼前一亮。事無巨細的職位更加凸顯她細膩而親和的女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