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詩人袁枚(1716—1797),不僅在文壇上享有盛名數(shù)十年,而且也是以愛吃、懂吃、善烹飪著稱的大美食家而聞名江南,其所著《隨園食單》就是中華民族烹飪文化史上的瑰寶?!笆硢巍崩镉幸坏馈半S園”名肴叫“鴨糊涂”,據(jù)筆者查考,其菜名與鄭板橋的著名書法“難得糊涂”題詞有關(guān)。
話說“江南才子”袁枚與“揚州八怪”之一、著名書畫家、有“鄭虔三絕”之譽的鄭板橋(1693-1767)是同時代的名士,兩人互不相識,但鄭板橋很欽慕袁枚的才華,曾說“天下雖大”,而“人才屈指不過數(shù)人”。鄭板橋在山東任濰縣縣令時,曾聽傳言袁枚在金陵(今南京)病故的消息,鄭板橋不禁為之“頓首痛哭不已。”
20年后(即乾隆二十八年),鄭板橋與袁枚會晤于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字雅雨)舉行的宴會上。鄭板橋始知上了訛傳的當,不禁哈哈大笑,連連拱手贊道:“國土無雙袁才子,當今文人第一流。幸會!幸會!”當袁枚得知鄭板橋錯為自己痛哭之事,也不禁感嘆不已,只是相見恨晚。于是,袁枚即席賦詩《投鄭板橋明府》一首以贈。其詩云:
“鄭虔三絕聞名久,相見邗江意倍歡。
遇晚共·冷雙鬢短,才難不覺九州寬。
君云:‘天下雖大,人才有數(shù)’。
紅橋酒影風(fēng)燈亂,山左官聲竹馬寒。
底事誤傳坡老死,費君老淚竟虛彈。
有誤傳余死者,板橋大慟?!?/p>
贈詩中提到“聞死誤拋千滴淚,論才不覺九州寬”,以抒發(fā)對尊重人才、珍惜賢士的鄭板橋的仰慕之情。后來,鄭板橋又賦詩《贈袁枚》。其詩云:
晨星斷雁幾文人,錯落江河湖海濱。
抹去春秋自花實,逼未霜雪更枯筠。
女稱絕色鄰夸艷,君有奇才我不貧。
不買明珠買明鏡,愛他光怪是先秦。
奉贈簡齋老先生正,板橋弟鄭燮。
(注:見《鄭板橋全集》編者注:據(jù)四川博物館藏鄭燮墨跡)
從上述可見袁枚與鄭板橋兩人彼此欽慕、愛才如命,意氣相投,真可謂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袁枚在江寧(今南京市)小倉山隨園撰寫《隨園食單》時,比他年長24歲的鄭板橋已經(jīng)去世。袁枚在《隨園食單》中介紹這道“隨園”名肴“鴨糊涂”的制作烹調(diào)方法是:
用肥鴨白煮八分熟,冷定去骨,拆成天然不方不圓之塊,下原湯內(nèi)煨,加鹽三錢,(黃)酒半斤,捶碎山藥,同下鍋作芡。臨煨爛時再加姜末、香蕈、蔥花。
通過上述方法烹飪出的鴨塊香嫩鮮美,色香味形甚佳。但由于這款“隨園”名肴其形不方不圓,似羹非羹,何以命名呢?袁枚偶一抬頭,見墻上掛著鄭板橋贈“難得糊涂”書法手跡,不禁靈感襲來。而難得“糊涂”這豈不是民間對鍋中所煮之物混合成糊糊的統(tǒng)稱嗎?于是,遂將它命名為“鴨糊涂”。這菜肴名既寓合佳肴之形,又含著懷念摯友鄭板橋的深情厚意,真可謂是匠心獨具,構(gòu)思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