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下鄉(xiāng)的時候,曾在一家叫做“好再來”的小飯店吃過飯。這是一家設(shè)在鄉(xiāng)駐地的鄉(xiāng)村飯店,門臉不起眼,卻每天車水馬龍,顧客盈門,許多城里人,也不惜開車幾十里路,來這里吃飯。筆者好奇之下一問才知道,來這里的顧客并不是沖著這里的農(nóng)家而來,也不是沖著鄉(xiāng)村飯店的菜價低廉而來,而是沖著這里的一種極為常見的主
食——餛飩,才光顧這家飯店的。
據(jù)常來光顧這家飯店的食客們講,這家飯店的餛飩獨一無二,湯鮮、餡香,味美,令人回味無窮。所有吃過的人,幾乎都成了這家飯店的回頭客。對于食客的話,剛開始我有點半信半疑,但吃過之后,我徹底地信服了,自此,周末休閑的時候,我會約上三二好友,開車三十多里路,去那家飯店打牙祭。而每次去,除了要一些農(nóng)家菜外,餛飩是必不可少的。一來二去與這家飯店的老板混熟了后才得知,這家飯店的餛飩之所以會這么鮮美,并非飯店有什么名廚,而是這家飯店的廚師有一手拌餡、做湯的絕招。據(jù)老板說,這位師傅是他從外地一家飯店花高薪挖來的,這位師傅的絕活,使這家飯店以餛飩為賣點,在打出了品牌的同時,贏得了眾多回頭客的青睞。
無獨有偶。筆者一次去大西北旅游,進了一家牛肉面館。讓我奇怪的是,這間位于居民區(qū)小巷中的牛肉面館,在吃午飯的時候,不但滿座,還有許多在門外等候的顧客??粗敲葱┑群虻氖晨?,我有點不解,心想,這些人也真是,不遠處也有一家牛肉拉面館,為什么非要擠到這一家?為探個究竟,我耐著性子也站在門外等。等了一個小時,好不容易才輪到我了,服務員端上面后,我一嘗,果然,那牛肉面的味道,跟其他牛肉面館的味道就是不一樣。特別是那澆頭,又濃又鮮。禁不住朝那端盤子的服務員稱贊了一句:“你們這里的面真好吃,湯真鮮!”那服務員也是個爽快人,他自豪地沖我一笑說:“我們的澆頭是加入特殊配料,用牛骨頭熬煮一天一夜才制成的,能不鮮嗎?其他面館他想學也學不來啊!”
現(xiàn)在想起來,那次大西北之行,與美食有關(guān)的事情,就數(shù)那碗牛肉拉面最令人回味無窮了。
市場規(guī)律是優(yōu)勝劣汰,飲食業(yè)也一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飯店不在大小,有可以吸引食客眼球的名吃則靈,一招之鮮,全盤皆活。以上兩個例子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個成熟的經(jīng)營者,不能囿于自己固有的經(jīng)驗,固步自封,在經(jīng)營上總是按照自己固有的思路走老路,應該開拓自己的經(jīng)營思路,廣納信息,尋求能讓自己在強手如林的市場中制勝的高招。俗語說,栽下梧桐樹,好引金鳳凰,鄉(xiāng)村飯店以餛飩為招牌,西北牛肉面館以澆頭吸引食客,在食客心中,打造出了響當當?shù)钠放?,他們的?jīng)營訣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編輯朋友:
近年來,從國外傳來一種理論,提倡“無谷物飲食”。國內(nèi)也有很多人擁戴低糖類高蛋白質(zhì)的營養(yǎng)模式。在我們這樣一個以谷類為主食的國家中,要不要提倡不吃主食呢?谷物究竟犯了什么“罪”?這種飲食模式適合中國人嗎?
北京讀者 周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