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經(jīng)過1年的生長與結果,已消耗了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果實采收后,迫切需要補充養(yǎng)分。以恢復樹勢。此期果樹地上部分生長進入緩慢停止階段,主要是積累營養(yǎng);另一方面。根系進入第2或第3次生長高峰,需要大量養(yǎng)分,此期加強肥水的管理和病蟲害的防治。對提高葉片光合效率、樹體抗性和來年的開花坐果都是非常重要的。
1 土肥水管理
1.1 秋施基肥
基肥是以有機肥為主,且較長時期供給樹體多種養(yǎng)分的基礎性肥料。施肥應突出“熟、早、飽、全、深、勻”幾個要點。即有機肥要完全熟化。施肥時間要早(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數(shù)量要足。成分要全(有機、無機、大量、微量相結合),部位要深(根系集中分布區(qū)),攪拌均勻,在樹冠下挖環(huán)狀溝或放射狀條溝,施入肥料后覆土。蘋果最佳優(yōu)生區(qū)施用有機肥越多越好。具體施肥量按產(chǎn)量計。即生產(chǎn)100千克蘋果施有機肥150-200千克,同時配施少量速效肥(有效成分不超過5%),速效肥以磷肥為主,氮肥次之,鉀肥適量。施肥時,應盡量避免傷及大根,隨挖隨施隨埋,肥料必須與溝內(nèi)土壤充分攪拌均勻,避免肥害。
1.2 果園生草
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的果區(qū)都可實施果園生草,旱地果園最好在秋季多雨季節(jié)搶墑播種。草種選擇的原則是:草高30厘米左右,根系以須根為主。長度在20厘米以內(nèi),產(chǎn)草量要大,覆蓋率要高,沒有與果樹共同的病蟲害,耐陰、耐踐踏,易恢復,管理省工。目前應用最多的草種是豆科的白三葉草和紅三葉草,播種后約4-6天出苗,但蹲苗期較長,1個月左右,出苗后要及時拔除雜草。到成坪前一般要進行2次拔草。生長旺盛的1年可割2~4次,每次割后應留茬3-5厘米。每年春、夏季借雨追施尿素每667平方米10-15千克,促進草的生長。以無機肥換有機肥。
1.3 灌足水分
干旱缺水始終是制約蘋果產(chǎn)量和質量的重要因素,冬前灌水能提高果樹抗寒能力,滿足果樹來年春季生長發(fā)育需水要求,有條件的地方必須搞好節(jié)水灌溉。在施肥后至土壤封凍前,至少灌水1次,水量要足。
2 病蟲害防治
2.1 病害
果實采收后,樹體抗性相對增強,便于使用較高濃度的殺菌劑,以發(fā)揮鏟除效果。同時要清掃園內(nèi)枯枝、爛果、落葉,集中運出果園進行焚燒或深埋。以防開春病菌孢子復活。落葉前噴1-2次4%的綠盾、農(nóng)抗120藥劑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800倍液:落葉后全園最好噴布1次5波美度石硫合劑,對樹體地上部分進行1次全面處理。
2.2 蟲害
(1)枝干害蟲的防治:果實采收后,大部分害蟲開始產(chǎn)卵越冬,在枝干上或粗老樹皮下常??梢钥吹铰蚜?、幼蟲等。在其上越冬的害蟲有:螨類、潛葉蛾類、大青葉蟬等。所以在果實采收后要認真清理果園,修剪時剪除老弱病蟲枝,也可以在9月上旬,在樹體主干上綁一些草把或誘蟲袋。等到來年氣溫上升前,解下燒毀。以降低來年病蟲的基數(shù)。
(2)根頸部及周圍土壤中越冬害蟲的防治:在這一區(qū)域越冬的害蟲有桃小食心蟲、蘋果綿蚜、各類金龜子等,深秋后潛入根系周圍的土壤中越冬。結合秋施基肥,將部分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蟲翻出地面凍死,也可適量拌入辛硫磷膠囊毒殺土壤內(nèi)的越冬害蟲。
3 抓秋剪,去包袱
秋剪主要是開張角度。疏除過密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枝芽質量。方法是:及時回縮冠內(nèi)重疊交叉的老弱枝組,疏除遮光嚴重的輔養(yǎng)枝,背部見不到光的細弱枝和樹冠上部的直立旺枝。這些技術措施的應用。對提高葉片光合效率。樹體積累營養(yǎng)具有很好的效果。